海归博士到潍柴参加面试,5天的所见所闻促使他下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卖掉在美国的车子、房子,带着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加盟潍柴,放弃追寻17年的“美国梦”,转而追寻“中国梦”。
十几年前,还在爬坡的潍柴明确拒绝了全球巨头的收购,哪怕对方留下“今后没有你们生存空间”的狠话。这一拒,为民族企业保留了火种;这一拒,成就了潍柴把招聘会开到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总部的历史反差。
潍柴坚守民族企业自主发展道路,借力资本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先后并购了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德国凯傲集团,在国际舞台上频繁上演了“鲁企秀”。
为被收购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资源,进而加速所购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提升,潍柴这种“善意收购”赢得了国际尊重。
4月2日,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潍柴大厦蓝色的玻璃幕墙上。从老厂区搬到潍坊高新区这个现代化办公大楼里已经一年了,潍柴控股集团的老总们却难得在里面坐上几天,因为“一位老总在法国博杜安,一位老总在意大利的法拉帝,还有一位老总带着一个团队在德国凯傲”。
短短十五年,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到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龙头,再到一家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汽车和装备制造集团,潍柴擎着民族企业的旗帜,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企业“自主自强”的道路自信。
归国博士的“美国梦”与“中国梦”
潍柴动力全球研发中心总部,总共投资20亿元,历时五年建成,于2012年5月投入使用。李大明站在研发中心的大门口,远远看见记者过来,就伸出手前来迎接。
联系采访李大明并不容易。作为潍柴技术中心副主任和潍柴电控技术研究所所长,他领导着一个上百人的研发团队,每天的事项都排得满满的。目前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ECU系统等产品,改变了我国发动机核心电控技术长期依赖外国的历史。“刚刚给去年新来的大学生做了一次工作测评,现在才抽出时间。”他向记者表示了歉意。
李大明是归国博士,2010年11月加入潍柴。此前,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工作了十七年,来潍柴前在卡特彼勒美国研发中心工作。而卡特彼勒公司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第202名,2012年排名第155名。
在1993年出国前,李大明读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美国梦》。他说,他是为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己的“美国梦”而去国外的。
在国外打拼了十七年,洋房、汽车都有了,也在世界500强大公司有了不错的职位,但文化上的差异和个人归属感上的失落,却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些许迷惘。毕竟,中国人在国外企业或在国内外企里打拼,很快就会遭遇个人晋升的“天花板”,这成了很多人“美国梦”的休止符。
恰在这个时候,潍柴到美国举办了一个招聘会,向李大明伸出了橄榄枝。2010年1月,李大明到潍柴参观并参加面试。这5天的所见所闻促使他下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卖掉在美国的车子、房子,带着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加盟潍柴。
打动李大明的,是潍柴与传统国企截然不同的现代企业形象。这里先进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充满活力的职业团队,使他坚信潍柴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李大明说,国内大公司提供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是国外公司无法相比的。在这儿,做“中国梦”心里更踏实,更有成就感。在李大明回国后,潍柴就让他牵头成立了电控研究所,在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科研立项和试验资源等方面,可谓一路绿灯。
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潍柴目前已经建立了“三国七地”的研发体系,综合利用全球研发资源,除国内五大研发中心外,还在法国建有大型高速柴油机和船机动力总成研发基地,在北美成立了内燃机先进技术研发基地等,研发机构遍布亚、欧、美,初步形成全球研发的大格局。大批国外人才加盟潍柴的“中国梦”,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让潍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朗·莫尔是一个美国人,有着典型的美国人思维方式,初到潍柴做发电设备公司CEO时,潍柴做事的模式、流程他视而不见,经过磨合沟通,潍柴人包容了他的一些做法,比如让他自己聘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工作。朗·莫尔也在接受潍柴文化的影响,以前他认为员工干不好就要被解雇,现在则可给犯错的员工一个改正的机会。同时,朗·莫尔也学会了潍柴人的做事方式,特别是潍柴的敬业精神和节俭意识。星期天,经常会看到他工作的身影;出差,他会主动要求坐经济舱,住普通商务酒店。
民族企业逆袭国际品牌
从卡特彼勒到潍柴,李大明从容转身。但假若潍柴十几年前答应卡特彼勒的收购要求,中国或许就不会有“潍柴动力”这个品牌,更不会有李大明今天的选择。
十多年之前,潍柴还是潍坊当地一家规模不大的制造企业,卡特彼勒则是全球装备制造业巨头。当卡特彼勒向潍柴表达全额收购意愿时,他们原本以为,潍柴人当然会喜出望外地欢迎,不料却碰了一个大大的软钉子,身为潍柴厂长的谭旭光说:合作,可以;收购,免谈。被拒的卡特彼勒丢下一句话:几年之后,中国不会有本土发动机企业的生存空间了。
但故事有人猜对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十多年之后,当谭旭光又一次和卡特彼勒面对面打交道时,他把人才招聘会设在了卡特彼勒的美国总部。那是2009年,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卡特彼勒大批员工离职,李大明正是此时进入了潍柴的视野。
时光回溯到1998年,当时的潍柴怎么也不敢猜想与卡特彼勒能有这样一段缘分。
的确,潍柴当时欠税、欠息、欠费、欠工资多达3亿元,企业拿不到一张像样的订单,员工6个月拿不到工资,只得向政府伸手要贷款、要救济。
以谭旭光为厂长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决定“既不墨守成规,也不赶傍外资的时髦”,而是通过改革踏踏实实地走民族企业自主发展之路,主动为产品找市场,打破铁饭碗,使潍柴这一老国企焕发了新活力;同时,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尤其是政治优势,把职工真心当做企业的主人,在同时代的国企改革中创造出“国企优势+市场化基因”的“潍柴模式”。
在改革上不盲从,在产品研发、资本运作等方面,潍柴也在走自己的路。这种“道路自信”,源于企业家对企业自身的深刻了解、对产业发展的准确把握和对中国企业崛起世界的梦想。
潍柴一直强调“自主创新”,从不简单地买一个新产品或一项新技术,反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研发模式,从产业链及研发体系上进行创新。不管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发动机,还是国内第一款对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集成的新产品“动力总成”,再就是去年中国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批量上市,无不是自主创新结出的硕果。
潍柴坚守民族企业自主发展道路,为大手笔逆袭国际品牌积蓄了底气和实力。以2004年香港上市为起点,以2005年重组湘火炬为试点,潍柴开始借力资本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将并购的手笔延续到了国际市场:2009年1月,收购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博杜安公司,2012年1月,收购了世界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2012年9月,又斥资7.38亿欧元并购德国凯傲集团,在国际舞台上频繁上演了“鲁企秀”。
目前,潍柴已初步建立了全系列、全领域的发动机产品布局,打造了动力总成、传动、船舶推进、液压控制、新能源动力五大系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从动力系统,到重卡、客车,再到工程机械、游艇,业务布局更加合理,已经是一个千亿级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此外,由谭旭光担任董事长的山东重工集团,已经锁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的目标。
“善意收购”展示中国自信
当前,众多中国企业都在加快布局欧洲。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买家在欧洲完成并购32个,金额110亿欧元;同期欧洲在华并购26个,金额为70亿欧元,中国在欧并购首次超过欧在华并购。这里面,当然有潍柴一份功劳。
潍柴的收购,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今年46岁的米歇尔,是目前博杜安的制造总监。自被潍柴收购后,博杜安产能不断扩大,并引进了流水线作业。不久前,米歇尔来潍坊学习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以促进博杜安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变。
米歇尔这是第三次来到中国,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心境。2009年3月,潍柴收购博杜安时,他心怀忐忑地参观了潍柴;2012年1月,他来潍柴作工作汇报,就有一些放松和愉悦,因为博杜安终于走出了困境;现在则是带着钦佩之情来学习的。
米歇尔说,他在博杜安工作了20多年了,对博杜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博杜安处于危难之际时,潍柴伸出了援助之手,拯救了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让所有的员工都免于失业,大家对潍柴充满了感激。2010年,潍柴还收购了一个加工公司,在此之前,这个原本就属于博杜安的公司,因为陷入困境而被卖掉,没想到竟能重新回到博杜安的怀抱。
潍柴的收购,可谓善意收购。反观外资企业在华收购,就会理解潍柴不凡之处。中国企业吃过被外资收购的亏。当上世纪90年代,潍柴拒绝被收购时,一些日化、饮料民族品牌却傍上了外资,可一旦被外资收购就束之高阁进而淡出市场,国内现在已有不少行业处于外资垄断的危险地位。这种惨痛教训让潍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而以潍柴为证,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善意收购,其胸怀和气度,恰是和平崛起的自信表现。
这种善意的收购一直在延续。谭旭光表示,我们的收购,不是把德国的制造给消灭掉,而是依靠它的品牌、技术,我们提供巨大的市场资源,这会加速这个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提升。这是两家的双赢。在凯傲3000人的员工大会上,这个观点得到广泛认同。
潍柴在国际市场上的“和平崛起”,让“潍柴人”赢得了尊重。王祖德来自中国台湾,梦想加盟一家在全球受到尊重的中国企业,而潍柴让他实现了这个梦想。今年2月初,王祖德作为潍柴动力品牌总监,到意大利参加法拉利F1新车全球发布会,晚上到一家餐馆用餐时,看到潍柴标识出现在电视上,餐馆老板竖起大拇指向他致意,并握着他的手隆重介绍给现场的客人。每个人都露出笑容,有的站起来和他握手致意。他们说,这个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不但和他们的著名游艇制造商法拉帝结成合作伙伴,还赞助了他们最喜爱的法拉利F1车队,这个企业的员工来此餐馆,这是真正让人尊重的朋友。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