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产业为钢材、橡胶、塑料、电子元件等,下游则为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上游涉及的行业较多,尤其是钢铁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此类行业的发展; 从其下游说,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做基础,就不会拥有独立完整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
从上游行业来看,零部件行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主要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
从下游行业来看,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零部件企业在与下游客户的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对于部分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具有领先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其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因此具备一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
在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中,50%-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产生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几年的时间里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汽车产业随之受益,而在其后,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汽车零部件产业前景广阔。
在整车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推动之下,传统汽车零部件配套成型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当今世界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有一些新的动向,向着更加轻量环保节能的角度进发,比如汽车构造的铝化趋势。美国、欧洲、日本越来越关注汽车用铝带来的轻量化效应,由此汽车产业向着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其他汽车零部件的相关改进也在进程之中。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成型工艺是铝化的主要瓶颈,未来仍然有待突破。国内铝化方面,短期传统铝铸件普及将是国内铝化的主要方向,而塑形成型件将是中长期发展趋势。
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目前,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 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 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据分析,尽管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
• 企业发展模式改变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从过去的资源垄断逐步恢复到规模经济与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上,2017年入榜的6家中国汽车企业中,从过去的单纯追求规模,开始向对供应链管理转变,这与两年前世界500强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质的变化。
• 2017上半年预喜比例达到93%
截止7月13日,在汽车零部件10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57家披露了2017年半年业绩预报,其中53家公司预喜,预喜比例达到93%,尽管上半年乘用车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但部分企业供应高增长的自主品牌,同时受益于重卡高销量增长,总体而言零部件企业的业绩增速依然保持高位。
• 汽车及零部件有望长期维持较高增速
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至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关键核心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声音 VOICE
新能源汽车布局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大部分车企仍各自为战,未能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这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对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需要推动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等零部件及材料、装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强联合,集中力量突破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才能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革新性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