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购物节,据说成交额又创新高,半个多月的时间,成交额达到了惊人的3400多亿。不由得又想对电商说几句。
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渐成燎原之势,席卷了城乡。所到之处,犹如龙卷风刮过,令中国的商业环境极度恶化,寸草不生。关于电子商务的争论,出现了两极化的分歧,赞美者将其作用捧上了天,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批评者却看到了它的巨大副作用,即在于破坏了整个商业结构和商业环境,剥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造成一枝独秀,百业凋零的景象。而且,假货盛行,难以追责,偷税漏税严重,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走过约20年时光,时值中美贸易战爆发,如何及时总结电商的得失功过,现在应该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或许会多几分理性、成熟与冷静。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许会有所裨益。
商业的本质
简单来说,商业的本质就是通过买卖获利。它有三个过程:了解市场需求,低价买入商品,高价卖出商品。如此而已。商业的这一过程并不创造任何实物(即不增加实物数量)。
为了叙述简单和不至于引起歧义,本文中将商业与工业、农业等生产制造业分离开来,只谈纯粹的商业流通过程。当然,制造业、农业等与商业流通往往不可分割,只是将其分开来谈,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这是需要事先说明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商业创造了价值。这是对的。因为商业活动本身需要劳动和资金,货物从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均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品将增值,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一过程中的实物的量和质并没有增加,相反,因为破损、丢失等原因,量常常有减少,品质由于多次经历储存和运输过程,也常常有递减的趋势。
也有人认为,商业活动中,可以通过重新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使实物价值增加。这也是对的。商业活动中的流通加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实物的量并没有增加,它只是改变了实物的包装形式。
商业流通解决了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主要是时间和地域的不平衡)。正是这一巨大的作用,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中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活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任何没有商业流通的社会,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几乎所有的工、农业制品(极个别的情形除外),都必须经过商业渠道的流通,才得以实现其价值。
从企业盈利角度来说,商业活动主要依靠两方面盈利。其一是通过资本和劳动,其二是通过信息的不对称。前者可以囤积居奇(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后者则是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和价格欺诈。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一直以来,中国社会对于商业的从业者历来带有偏见。“无商不奸”就是最生动的写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对囤积居奇行为总体持打压政策,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国的商业并不十分发达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演变为一个工业社会。商业逐渐发达起来。从开始的“倒买倒卖”演变为今天的全民经商,社会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度的商业化。然而,这种过度的商业化所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在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房地产问题、金融问题,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欺诈、犯罪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均在于过度商业化。
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商业流通活动。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特别之处。但是,正是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的性质,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和广泛的传播性。这是传统商业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有人认为电商的巨大吸引力是其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所以使货物的售价更低。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尽管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但由于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物流成本,尤其是农村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随着竞争加剧也是节节攀升,B2C电子商务的成本一点也不比线下成本低。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电商基本上是通过烧钱、低价促销来获得客户的。这在商业竞争中属于严重的不正当竞争,是应该受到限制与打击的。可惜,我们的监管部门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不正当的低价竞争是对正常的商业秩序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在资本的裹挟下,这种亏本赚吆喝的商业模式,本身不可持续,对生产商和最终用户都是一种伤害。以滴滴为例,在其烧钱阶段,司机(生产商)和乘客(最终客户)都会获得奖励,大家觉得很好,但一旦其建立垄断优势,就反过来向司机和乘客收取额外的费用。最后使乘客和司机都苦不堪言,又毫无办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使用滴滴,可能根本打不到车,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加价,即使在闹市,也是不能叫到车。更为严重的是,没有滴滴使用能力的弱势群体,根本不可能打到车。
从理论上讲,电子商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以往只能在大城市卖到的东西,现在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买到。只要有网络覆盖,只要商家不限制销售地域。电子商务的这一特点,使得商品的流通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的同步流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许是极限的高度。
电子商务的这种超越地理限制的能力,使得传统的零售业遭到了重大挑战。一个电商的用户数量在短期内将会成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这是传统零售所无法想象的。事实上,中国电商的发展历程也佐证了这一点。用户数的增加,仅仅取决于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培养购物习惯所需要的时间而已。
可以说电子商务给零售业带来了一场革命。面对这一局面,企业唯有转型应对,别无他法。事实上,从这几年的发展看,传统零售业也在积极应对。如新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多点等理念的提出及实践,就是电子商务倒逼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推动力,未来的商业流通将会呈现出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也许未来的生产制造业也会因为电子商务而发生巨大改变——其实,这种改变已经在发生。
生产和创造才是关键
然而,就如同传统零售业一样,电子商务的作用终究只是生产活动的配角,起到辅助作用而已。生产和创造才是关键。没有生产能力,没有创造能力,没有丰富而且优质的产品,即使是再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将沦落到无商可务的尴尬境地。美国之所以成功,除军事、教育、金融、文化等表面的东西以外,更在于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这些新的产品几乎影响了世界消费的趋势。早一点的如汽车、飞机,近一点的如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以智能手机为例,其每年为世界所创造的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如同衣食住行一样。
如果我们将世界设想成一个城市,显然,城市居民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应通过生产来满足,而不是通过商业流通来满足。也就是说,商品生产制造本身才是根本。当社会向前发展,人民对于产品的丰富性和质量的需求将有进一步提升。这要求社会具备提供这一需求的能力,这一能力集中体现在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
显然,德国的“工业制造4.0”就是怀有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也是如此。而商业流通,仅仅是起到辅助功能而已。
我们熟悉的物流也是如此。
物流作为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的最重要的辅助功能之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工业制造4.0中,人们把物流的作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认为是工业4.0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体现。这是我们从事物流技术研究者应该庆幸的地方。
但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与生产制造比起来,物流的辅助地位始终不会改变。无论我们参与的人有多少,素质有多高,资本有多疯狂,都改变不了这一基本状况。有的时候,我们过分夸大了物流的作用,有时为了包装企业,甚至为了物流而物流,将物流凌驾到生产之上,这是错误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当然,我们看到,物流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有其主动的一面。比如,物流可以使生产效率变得更高,甚至通过物流的主动作用,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合格品进入生产线和流通市场。据说,猪羊肉产品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排酸后,才能达到更营养和更美味,果蔬通过控制其储存温度,可以保持更好的口味,并大大延长其储存寿命,这都是物流积极作为的例子。
美团们可以休矣
中国人好大喜功,也好吹牛皮。这种阿Q精神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甚至更长,就是现在也看不到消亡的迹象,甚至有登堂入室的先兆。阿里巴巴在诞生之初,也许并没有什么远大目标,因为在其之前的很多电商平台企业均已经失败,只有他们还在坚持和探索。但逐渐地,阿里巴巴把自己包装定义成为一个高科技公司和一个互联网公司,与零售业的低端概念彻底割裂。这是马云的高明之处。今天的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公司,更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和金融企业,这是始料不及的。所有后来的跟风者,包括京东、唯品会、美团、拼多多,甚至滴滴等等,都要感谢马云,他们从事的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工作,却被包装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一个IT公司,一个高科技公司。这使他们在世人眼里不再是一个技术低端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大大提升,而从业者的待遇,甚至比金融行业还要高。
所有这些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做生意,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在做买卖。他们不生产一个螺丝钉,他们自己也自嘲为只是一个“搬运工”。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社会的分工中,始终只能扮演配角的角色。然而,他们自己不愿意始终扮演这个角色,随着资本的涌入,他们对财富的追逐已经到了接近疯狂的地步。每个企业关注的是融资多少,何时上市。没有人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人甚至喊出“哪怕世界洪水滔天,与我何干?”这样毫无底线的口号。与那些做实业的企业相比较,他们更对赚快钱感兴趣,尤其对庞氏骗局一往情深。滴滴就是这样一个企业,他们宣传的口号是让老百姓打车更容易更便宜,而事实就是打车更难,价格更高,这与他们的所谓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有人认为,企业要盈利,过多的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这话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企业存心欺诈,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是否应该被限制或禁止?是否应该受到谴责?我们的监管职责何在呢?
《史记·循吏列传》有一个故事讲到: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其实,这一简单的道理应该可以适应更大的范围。就拿美团来说,一群高智商的人,不去创新和创造,不去研究新技术,却去利用资本的力量,去干送餐这样没有技术门槛要求的工作,去抢底层劳动者生意的事,去与底层劳动者争利,这样的企业会有前途吗?再来看看,市面上热闹的所谓互联网公司,其实只是一些卖衣服的、卖蔬菜水果的、打车的、送饭的、拼团购的公司。不是说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企业,或者说这样的企业一无是处,但是,当我们的所谓精英们都去从事这样的工作,都去挣快钱,作亿万富翁,作食利者,国家还会有前途吗?这样的企业能够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吗?很多批评家批评中国很多的所谓精英们,没有家国情怀,只有个人的苟且,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恰如其分的。
美团们可以休矣。
电商不能成就一个大国
这次美国为什么要与中国为敌,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家信誉为代价,举全国之力围剿华为?就是因为从华为的进步和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中国即将成为一个大国。华为的5G技术如果在全球推广,将使美国监控世界变得极其困难。如果任由其发展,美国在信息产业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将逐步丧失。
什么是一个大国甚至是超级大国的标准?我认为,至少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1、大国必须自立与自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金融等多个方面),不应是任何国家的附庸;
2、大国必须有自给自足的能力,靠别人施舍不能成为一个大国;
3、大国要有足够的能力主持正义,就如同一颗大树,要为小树遮风避雨。这种能力要体现在外交、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政治、产业等许多方面。
以此标准看,在以前,英国、美国、苏联等都扮演过大国的角色。现在看来,美国已经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俄罗斯则将是一个潜在的大国和超级大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在历史上都曾有过辉煌,但现在都是空有大国之志,而无大国之能。至于日本,虽然科技、经济发达,但军事完全依附于美国庇护,金融完全受美国支配,显然不能成为大国。印度虽大,但科技、经济、军事等与大国相去甚远,短时间内难成气候。此外,如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之类,地域虽然广阔,却无独立自主之能。沙特虽富,却只能臣服于美国。伊朗虽然想独立自主,却在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过于弱小。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过多次经典的案例,说明一个国家在经济上不能依附于另一个国家的,尤其是不能依附于敌对的国家。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曾多次导演贸易战,将周边小国收服。管仲的谋略,到今天还有现实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一山不容二虎。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为了根本利益,连父子都可以翻脸,何况是国与国之间?有人认为,中国是和平崛起,不会伤害到他人利益,这其实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甚至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鬼话。美国绝对不会养虎遗患,让任何其它国家成为真正的大国(包括其盟友欧盟、日本等)。布什曾经说过,不是美国的朋友,就是美国的敌人。这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电商只能解决商业交易问题,不能决绝根本的生产问题。以前有一种“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投机主义思想,做一点小买卖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作为大国策略。靠电商的买、买、买,中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相反,过分强调电商的作用,强调投机思维,反而会使竞争失序,百业凋零,会使人民萌生贪欲,只喜欢赚取快钱,而不愿实干和投资实业,最终沦落到只顾赚钱,而不顾是非与正义,沦落到一个平庸、自私,毫无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国家。到时候,中国连自顾尚且不暇,还如何谈自立自强,还如何给他人遮风避雨?
美国已经出手。中国是时候对电商进行深刻反思了,否则,我们拿什么与美国抗衡?我们又如何赢得这一次贸易战?我们拿什么赢得未来?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21
2024-11-18
2024-11-19
尽管目前中国制造业大环境整体上还处于经济紧缩的状态,但品牌历史悠久的起重行业翘楚——科尼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把工作和规划做到前面,在低迷中寻找商机,在新行业中挖掘生机,无论产品销售还是工业服务都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这不仅得益于对市场环境的准确判断,也是对自身业务的良好布局。听科尼集团东北亚区总裁陈清波先生谈时局,聊创新,话低碳,看未来,不仅是一种工作分享,更是一种高价值的思维启迪。
作者: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