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通过控制流通渠道来垄断市场,中小企业为进行产品流通,不得不借助其渠道,但却丧失了竞争优势。据悉,国内的物流企业每年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不畅造成的成本损失高达2.5万亿元。2009年,物联网概念再次在中国被炒热,完善的物联网概念可为企业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但是具体有效实施却遭遇巨额研发经费与无运营经验等困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中小和拓展解决方案说明会”上介绍,中国去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列为18.3%,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这就相当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每年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不畅成本损失高达2.5万亿元。
忠还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必然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得不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难题付出高昂代价。
2009年再次被炒热的物联网仿佛可以寄托企业希望,弥补物流管理缺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物联网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在物流管理方面,物联网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物流可追踪管理。
物联网概念虽好,但是有效实施却存在不小困难。
一些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正因为如此,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立即引起了政府、经济界和电子信息业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物联网实际应用的推进却比较缓慢。目前,在中国大中型企业中物联网尚未与实物产品的有序高效流动联在一起。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只应用到了物联网中的运输、仓储环节。
据理财周报报道,国海富兰克林经理潘江同样对“物联网概念”持保留态度,“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开始炒了,要问还有什么大的发展,那就是再炒一遍呗。”
潘江表示,物联网的发展,主要还是看物流管理所和零售商这些真正运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看他们是否有意引进物联网技术进行发展,“物联网是一个美好的概念,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有太多东西可以做。潜力是很大的,但近期来看,很难有大的发展。”
“物联网在中小企业推广困难,目前在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很少,物联网产业里也很难有能打通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出现,只能出现像华为那样的集成商。”
太平洋高级研究员于英则表示,物联网研发就需要资金,科研方面的研发资金,动辄上百万亿,不是一个企业能承受得了的,必须依靠国家支持,所以科技板块是否能发展,归根到底还看国家投入多少。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