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图书大战激战正酣,在图书电子商务的大佬当当网IPO不久,以往一向坐镇数码电子商务的京东商城突然耐不住寂寞,宣布在图书领域发起价格战,并称其图书商品每本均比竞争对手便宜20%。价格战本来是好事,但不料该活动上线不到两天,就闹的四面楚歌:上有供应商不满、下有用户因为缺货或送货迟而投诉,终于不得不尴尬收场。正所谓,“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价格会是第一考虑的要素,因此,低价格策略对快速占领市场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不过低价格只是“赔本赚吆喝”的办法,它对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资金链有相当高的要求,搞不好打价格战反而会让自己死得更快。另外,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因此,价格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包括服务质量,配送速度等等,如果服务跟不上,光靠打价格战显然无法取悦消费者。
京东为什么会选择在图书领域打价格战?京东商城本来的主业是3C,图书并非强项,而且图书的销售额也只占其整个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可以说对提升整体销售额作用并不大。而且京东以数码起家,整个供应链的体系,物流的体系,平台的架构,服务的架构,也都是照着数码的路子搭建的,要上马图书业务,这些基础设施大多要推倒重来,投入之大可想而知。更大的障碍因素是,图书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已经被老大当当网和老二卓越亚马逊瓜分的差不多了,其中当当一家就占据了超过50%的份额,而且网上零售大鳄淘宝网还在虎视眈眈,京东即便大张旗鼓杀入图书领域,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排在老四的位置,而老四在行业内向来是缺乏话语权的。既然明知会有此结果,京东为何还要硬着头皮上马图书业务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京东所赖以起家的数码3C行业毛利太低,比如,其中电脑和手机的毛利率只有3%,大家电的毛利只有7%左右,为了尽快止住亏损,京东必须尽快找到毛利更高的品类,所以,除了图书,百货也进入了京东的视野。百货相比图书,毛利更高。今年年初,京东商城就以几百万收购曾投资上亿、主营服装与化妆品类网购的千寻网,以谋求3C之外的天地,但效果却不理想,无论是品类数还是流量,都没有丝毫的起色。实际上,百货的供应链打造并不比图书来的轻松。京东作为垂直B2C向综合类网上商城转型的路子,一直走的不那么顺遂。
以图书为例。首先京东的图书品种远比当当、亚马逊少,而且注册会员也刚过百万量级,与后者数千万量级的注册会员数不在一个层次。其次,京东因为较晚进入图书行业,合作的出版社特别是大型出版社并不多,所以基本很难拿到热门图书,这只要看一眼京东图书频道大多是一些过期书、冷门书就知道了。更要命的是,京东的图书库存量很少,略微热门一点的书,经常出现缺货。而且京东的后台也没有跟上,明明已经缺货,但用户依然可以提交订单,只是在付款的时候才被告知缺货,造成很坏的用户体验。
京东图书在价格上也缺乏竞争力。在发起这次价格战之前,其图书报价均比当当网等贵一些,即便在发起比对手低20%活动后,还是有很多图书比后者贵,并且,这个优惠只有京东的老会员才可以享受,一般用户只能以比当当价、卓越价高很多的京东价成交。而这次比对手低20%的打折活动只搞了两三天就草草了事。
在当当网回应京东图书价格战并宣称斥资4000万降价让利之后,京东并不那么正式的对外宣称将在图书上投入8000万进行让利促销,似乎很给人希望的样子,但这个宣言更多是“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京东价格至今一直没有下调。平心而论,京东虽然此前有过多轮融资,但资金链并不富裕,加上连续七年亏损,盈利要到后年,在图书促销上投入过大,而又不见真金白银进来,VC们也难免有意见,毕竟京东与刚刚上市、手头现金宽裕且连续2年盈利的当当没法比。
在物流、售后上的短板,对京东进军图书来说也是障碍因素之一。实际上,连京东的人也承认,无论是图书种类还是配送速度,京东商城和当当网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本来,上线新的产品线是可以摊薄物流成本的,但因为图书与数码3C的供应链相差甚远,京东在上线图书后,不仅没有摊薄成本,而且渐渐露出玩不转的诸多朕兆:一方面,靠自建物流难以覆盖全国图书用户,很多城市送货不能及时跟上,另一方面,京东物流既有的送家电路数也与用户的配送需求满拧,导致用户体验下降,这也侧面影响了京东的数码主业。
京东发起图书价格战错了吗?价格战本身没什么错不错,但错在京东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错误的方式,结果是损兵折将,而所获甚微。不过,京东这步棋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为业界提供了一个不恰当价格战的例子,一个前车之鉴。从这点来说,京东本次图书价格战的案例有还是有档案价值的。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