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目标:国际化港口城市

发布时间:2011-01-24
分享到

数九寒天,辽东大地寒冷异常。不过,一个个利好消息却如冬日暖阳,传递着春的讯息。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委书记一行来到丹东,与丹东市委领导就双方开展两地合作进行交流。当日,阿尔山市政府与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阿尔山陆港项目合作协议。1月15日,丹东温州商会成立,在丹东和温州搭建起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桥梁。在丹东温州商会的组织引导下,更多的温州籍企业家发挥自身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宣传推介丹东,把丹东打造成为承接温州及浙江资本转移的重要基地。人们欣喜地看到,面向海洋的丹东,已敞开胸怀吸纳四海宾朋,伸出双手与兄弟城市携手合作,满怀信心走向世界。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十二五”丹东将对外开放的剑锋指向——辽宁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际化港口城市。

龙头昂起雄姿英发

冬日的北黄海一派繁忙景象。一艘艘进出丹东港的大型货轮汽笛长鸣,一台台高大的巨型门机轻舒长臂……

2010年11月20日上午,“新瓯7号”集装箱班轮抵达丹东港。这标志着丹东港集团与上海中谷新良海运有限公司联合开通的丹东—上海—宁波周班集装箱班轮实现首航。航线的开通加密了丹东港内贸集装箱航班,不但为当地客户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还使不断增长的远、近腹地货源出口有了更多的选择。

12月21日,丹东港—长春站集装箱海铁联运正式开通,这标志着丹东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有了新的拓展。中国内贸集装箱的龙头老大——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抢占先机登陆丹东,在丹东港—长春站集装箱海铁联运开通后,紧接着又于当日召开推介会,充分展示了该公司与丹东及丹东港加强合作的意愿。

港口是丹东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作为东北东部城市群最近的出海口,丹东港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国内港口直接通航。未来五年内,丹东港将以每年增加8个5万到20万吨级泊位的速度跨越式发展,泊位数将由现在的26个提升到60个左右,吞吐能力由现在的6000 万吨提升到1.5亿吨。与此同时,大孤山经济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丹东与大连的连接枢纽,在“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大背景下,又一个大港在向我们招手。 2010年11月24日,丹东市政府与大连港集团合作开发大孤山经济区海洋红港区项目签约仪式在丹东山上宾馆隆重举行,它标志着丹东沿海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丹东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未来的亿吨大港——海洋红港将成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大通道。

坐拥两港,背靠腹地,丹东肩负着东北东部地区乃至东北亚走向世界“大通道”的重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丹东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的经贸交流,通过“窗口”牵动 “腹地”,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向西,丹东积极融入大连核心圈,逐步建立与大连区域互补产业链条关联度高的产业结构。 2010年9月,大连和丹东签署两市金融合作备忘录,拉开了大连领航丹东,区域金融合作升级的序幕。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大连银行正式落户丹东,为丹东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与东北东部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向东,通过加强东北东部区域经济联合和物流融合,丹东最大限度地发挥在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作用,携手大连及东北东部11市(州),初步构建了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新框架。去年 11月,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第一个先导项目——通化丹东港陆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此外,佳木斯、同江、绥芬河等23个城市陆港建设也已全面展开,预计明年将有五六个内陆港投入使用。

推进开放的一系列举措可谓好戏连台,丹东对外开放步伐正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大宗商品、地方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朝贸易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 2010年,丹东预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外贸出口总值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抢抓机遇振翅高飞

“十二五”时期,丹东拥有诸多发展优势。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沈阳经济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成为新的经济活跃区,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国家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沿边地区加快开发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进入全面建设时期,为丹东加快合作步伐,承接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了难得契机。同时,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东北东部铁路、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将在两年内正式通车,届时东北东部沿线12个市(州)与丹东连成一线,经济发展腹地不断向东北东部延伸扩大,将成为东北东部广阔腹地的新出海通道。建设中的沈丹铁路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正在全速推进,丹东即将迎来 “高铁经济时代”,与沈阳、大连共同构成金三角,融入同城化的“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这也意味着一个集海、陆、空于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凭借这一发展优势,丹东将成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磁场”。

“十二五”期间,丹东将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两大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全市开放水平,成为辽宁及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未来五年丹东的发展目标是,全市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年均增长37%,累计达到100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 36%,累计达到5000亿元。到2015年,外贸出口总额40亿美元,年均增长20%。

沿着这一发展目标,丹东在行动。“十二五”期间,丹东将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推动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进市场多元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水产品加工等外贸出口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出口品牌,建设一批在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出口基地。到2015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达到40亿美元,年均增长20%。此外,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在继续大力吸引韩国、日本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对丹东扩大投资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欧盟、北美等发达经济体对丹东的投资。全面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加大产业集群招商、园区招商力度,由引资向选资转变。“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年均增长 37%。

与此同时,丹东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合作步伐。主动承接大连的产业转移,合作建设海洋红港区,共同推进北黄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力契机,尽快融入沈阳经济区,接受东北中心城市的辐射,承接沈阳经济区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丹东转移。大力推进丹东、通化、白山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强与东北东部各市(州)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贸、物流、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区域内产业、科技、文化、教育、环保、新闻媒体等信息网,实现网络资源连接和资源共享。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