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商务大厦拔地而起,北外滩,这个150年前开启上海对外航运历史的地方,如今一个全新的航运CBD正在渐渐成形。
2009 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是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从而带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也带动融资、结算、汇兑、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及金融创新活动。通过上述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累积、提高,能够促进国际间资本、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在这个背景下,上海正式进入了航运金融城市的发展通道。
但是,从《意见》出台至今的两年间,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服务体系方面的发展速度依然远远落后于航运发展的要求。航运服务主要是货代、船代等附加值较低的部分,缺乏航运融资、海上保险、信息咨询、公证公估、海损理赔、航运人才培训等高层次的相关服务企业,而这些相关企业也缺乏一个有效的软环境来形成集聚效应。
伦敦的启示
19世纪末,英国伦敦老码头区曾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港务综合区之一,无数装载着货物的卡车忙碌地穿梭其间。二战以后,在英国工业总体衰退的大形势下,老码头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航运综合发展要求,逐渐衰退。
1950年后,伦敦开始采取港区分离的模式,陆续关闭紧挨市区的两大港区,逐渐将物流和港口硬件设施外移到离市中心以东40公里的提尔伯里和泰晤士河下游。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向伦敦道克兰码头区城市开发公司进行授权,对老码头区进行重新规划开发。开发于1981年正式启动,1998年结束,历时17年。为了推动老码头区的开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和平整土地、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地产开发商斥巨资兴建大量商业设施,使得老码头区土地迅速升值。
如今,老码头区已经集航运办公、娱乐休闲和地产开发中心于一身,成为航运物流服务业的知名区域,并且聚集有诸如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国际海运物流联合会、国际航运物流货物装卸协调协会、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公会等数千家上规模的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伦敦也凭借老码头区规模巨大的航运物流服务产业保持着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地位,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船舶交易业务在此成交。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为了给航运物流提供金融支持,包括航运物流融资、结算、兑换在内的各类航运物流金融服务开始在伦敦聚集。作为英镑的重要结算场所,伦敦的航运物流金融地位与日俱增。航运物流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潜力巨大,伦敦航运物流金融城对于航运业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介入甚多,是欧洲船舶经纪、船舶金融、船舶保险的中心。
在港口地理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当口,伦敦及时调整自身航运定位,利用原本老码头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其改造成现代意义上的航运物流金融中心,并通过航运海事服务创造出比传统港口物流业更大的收益。
而同样面临吞吐量“饱和”的上海,可以从伦敦的经验中得到启示,未雨绸缪,提前打造高端航运中心,为将来谋划好发展之路。
航运CBD出世
相对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航运软环境建设依然薄弱。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港口航运集聚区方面的发展必不可少。航运物流交易中心、航运物流信息中心,船舶管理、船运咨询、融资保险、海事仲裁和公证公估等产业链密切相关,要共同发展、彼此兼顾,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就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航运CBD的概念。航运界资深人士马途指出,所谓CBD,就是指中央商务区,一般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的CBD会吸引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而随着城市的分工越来越细,传统CBD也存在分工的需求。“就像城市之间有分工合作,一个城市之中各个区域之间也应有分工合作。随着各地区功能性加强和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会不断出现,比如硅谷、好莱坞等,这些都是产业聚集区。现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之一的国际航运中心,从办公和地产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航运CBD的概念。”
马途认为,航运CBD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四大好处。
效率的提升。虽说现有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已经非常先进,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空间感并没有消失,地理空间的接近能够产生情感和效率上的提升,同样,如果由人组成的企业如果能聚集在一起,就能更快组合业内资源,提升效率。
服务的提升。当同一个产业链中的企业,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办公时,该地区的服务构架就能更多考虑这些企业的特质,如商场、办公配套、物流、投宿、快递等都会更为高效和集中。
形成产业文化。比如当许多航运企业在同一幢楼里办公时,那幢航运楼就像是一个不落幕的海事展览会,外界能一览航运业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航运文化建设来说,没有聚集肯定没有文化,只有通过聚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才能更好提升产业的生命力。
便于管理。现在虽然普及了电子政务,但面对面的行业管理还是更有效率,如果大量航运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定的传统,这一区域内管理就会更加方便。
目前,从国内来说,许多沿海港口围绕着航运中心建设,都在有逐步形成航运聚集区,如天津的滨海新区航运服务区、青岛的万邦国际航运中心、深圳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连的东港新区港湾广场(国际航运服务区)等,在不久将来,这些航运聚集区就会形成稳定的航运CBD。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航运CBD将具有航运交易、航运咨询、信息集散、海事法律、航运融资、航运保险、政府服务、社会监督和人才交流等功能,形成以航运服务为中心,商务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高端住宅、会展等城市配套为一体的区域。更重要的是,航运CBD将成为一个“磁力场”,吸引航运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此聚合。
打造北外滩航运CBD
自从国家确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上海虹口区的北外滩就成了建设航运CBD的唯一选择。
北外滩,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3.66平方公里,水岸线长达3.53公里。这里面水朝阳,西南有外白渡桥、吴淞路桥与外滩相连,南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形成沿水路进入上海的“黄金三角”区。
作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航运业在北外滩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徐家滩(即现今的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了驳船码头以运输茶叶;1866年,英国大型远洋轮船“鸭加门”号首次停泊虹口码头,开启了上海对外航运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外滩区域内沿黄浦江的码头一直是上海航运业特别是外贸进出口货物和散货运输的重要操作场所,而位于外虹桥的国际客运站也是当时上海唯一的国际客运码头。
2002年1月,虹口区开始着手以航运业为中心的北外滩地区综合开发工程。2007年,虹口区提出“要依托北外滩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新要求,以“创建形象、树建标志、健全功能”为目标,狠抓沿江一线地块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不动摇。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调整优化工作。随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调研北外滩开发工作中指出:“航运服务是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政府已调研制定一系列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和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同年11月,虹口区设立了总额为3000万元的“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使得物流、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等相关行业和各类航运要素在北外滩集聚和发展。
2008年,随着五星级外滩茂悦大酒店投入运营、5A甲级写字楼瑞丰国际大厦竣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客运综合楼等9个单体项目结构封顶,北外滩航运中心在形态建设上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国际邮轮也对北外滩青睐有加,邮轮经济开始预热。
2009年,虹口区出台《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将北外滩的发展定位为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围绕发展定位,确定了“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目标,即把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北外滩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就是要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集聚发展航运交易、海事法律、航运金融保险、航运信息等行业,要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要体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同年,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全面投入运营为标志,北外滩的邮轮经济功能落地,沿江西侧功能区域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为标志,辐射周边。
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如今,北外滩不仅汇集了诸如地中海航运、中海集团、中远集运、上港集团、上海建工等一批中外航运企业巨头的总部,更形成了航运要素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港口协会、上海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等一批航运机构和协会,还有超过2000多家航运服务类企业在此办公,区位优势明显。
企业的需求带动了北外滩整体商业设施的蓬勃发展,目前已有浦江国际金融广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东方海港国际大厦、耀江国际广场、宝矿国际大厦、海泰时代大厦等一批商业设施入驻。去年方兴地产以9.3亿元收购上海银汇50%的股权引发业内一片惊叹,方兴地产看中的,正是上海银汇所拥有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据悉,随着北外滩地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各类投资项目总额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成为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的强劲推力。
上海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曾表示,北外滩打造航运CBD,其实早在10年前就已经筹划了,可谓“十年磨一剑”。按照规划,届时北外滩附近区域,将形成外滩CBD、陆家嘴金融CBD和北外滩航运CBD三足鼎立的黄金三角区。“北外滩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知识经济、国内服务和国际服务为特色的服务贸易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而结合航运中心来发展金融实务,也是北外滩与外滩和陆家嘴区别的一个“标签”,以此来打造其自身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
马途则认为,相比于陆家嘴金融CBD清一色的高端物业,北外滩航运CBD的物业要丰富很多。因为航运业产业链较长,有如中介、保险、船舶、金融和咨询等各种各样的公司,且企业间规模分化严重,大企业很大,小企业很小,因此单一的物业结构很难满足航运企业集聚的需求,这也是北外滩航运CBD能吸引航运企业的最重要的特征。
截至今年3月,北外滩已经有100多万平方米的新建高端商业和商务建筑群投入营运,而规划中,如金光APP中心、浦江国际金融广场、汇山国际游艇码头、渔人码头等这些高端商务设施也即将竣工投产。相信不久的将来,北外滩航运CBD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成熟商务功能区。
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世界航运格局的演变,国际航运中心的模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其主导功能也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推进。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的国际航运中心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可称为“航运中转型”。这一模式适应了国际贸易飞速增长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转运、储存、发货是其主要使命。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模式是“加工增值型”。这一模式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能动地开发港口产业,努力实现在途与存储货物的加工增值,配之以集装箱化运输程度的提高及自由港税收的优惠等。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模式是“资源配置型”。这一模式将集约开发“国际航运生产力”放在诸多功能的首位。
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是“低碳智网型”,是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一种崭新模式。
目前北外滩航运CBD以第三代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为主要建设方向,但其部分高端物业将逐渐向第四代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理念转型。
以位于东大名路81街坊的北外滩重点建设项目浦江国际金融广场为例,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建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下一代低碳节能智能建筑。目前浦江国际金融广场已经获得了美国LEED预认证金奖,同时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等级——“绿色三星建筑”称号,并具有智能楼宇技术。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低碳节能环保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未来航运CBD的商务建筑将从项目选址、建筑设计、废料回收、节能环保材料选用、服务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达到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另外,楼宇的智能化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楼宇自控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透水地面、导光系统等诸多先进技术将会更多地运用到航运CBD的楼宇建造上。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