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港航物流的一大亮点

文章来源:中华物流网 发布时间:2011-05-04
分享到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我国的第四个“新区”,也是我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是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港航物流的大亮点。

从2010年5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到今年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把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单独列章,并提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再到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年之间,舟山实现了三级跳。

 

舟山具有建设国家级新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

从舟山群岛的条件看,具备建设国家级新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

从自然条件来看,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构成全国唯一的外海深水岛群。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国的18.4%;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198.3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7.9公里,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舟山海域航道畅通,港域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多条国际航线穿境而过,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

舟山作为海岛城市,四面环海,这种自然封隔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拥有其他沿海城市所没有的对外开放优势,再加上海洋海岛资源丰富,深水港口资源举世罕见,特别是具有连江达海通洋的特殊区位优势,是我国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的理想选择。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具有水水中转、水陆中转、江海联运和海空联运等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对内是江海联运枢纽,对外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主要港口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构成一个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特别是舟山面向太平洋,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在我国内外开放扇面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设区市,被誉为“千岛之城”,其中舟山本岛为我国第四大岛。舟山拥有品种丰富的海洋资源,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舟山沈家门渔港名列世界三大渔港。舟山是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的美称。舟山的风能、潮汐能、潮流能以及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也都非常丰富。

舟山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已形成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和现代渔业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体系,形成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发展结构。 2010年舟山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43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8.04%,是我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舟山港域已建成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3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25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舟山已建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商品原油储运基地和矿砂中转基地、全省最大煤炭中转基地,近年来舟山港域(不含洋山港区)港口物流增速一直居全国前列。2010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为2.2亿吨,增速为14.4%。

 

舟山群岛新区有望成为浙江新一轮开发前沿

在国务院日前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首次提出了“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是舟山解放以来一个十分重大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舟山由此踏上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新征程,必将迎来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必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土。

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有利于科学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资源,促进国家海陆统筹发展。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专门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发展海洋经济首次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重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能够加强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清洁能源开发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海上能源、海洋矿产、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实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拓展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空间。

舟山的开发开放,不仅是浙江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的需要。是中国完善沿海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宁波舟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望和上海港一样享受财税减免、邮轮母港、离岸金融、租赁等优惠政策。

开发空间新区将会有重大拓展。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通过统筹安排全省用地指标,合理确定舟山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在严格论证基础上,适当扩大围填海规模。抓紧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利用直升机、低空水上飞机等发展岛际航空。

在国际旅游方面,舟山群岛新区有望参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免税购物等政策;对台经贸合作方面,也将尝试执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惠政策。

根据规划,舟山群岛新区定位是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在产业中将加快船舶工业的整合提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特种船舶和船舶配套产品制造,建设好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建设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大对渔业的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打造全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提升精加工水平使舟山成为渔业强市;综合开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新能源;建设海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建设群岛新区的初步构想

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表示,建设群岛新区的初步考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坚持海陆统筹,树立现代海洋理念,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港口物流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全国作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海上门户作用;实施海洋综合开发,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我国开发海洋、科学发展、扩大开放的排头兵,为我国提高海洋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梁黎明表示,要在实施海洋综合开发先行先试、推进“三基地一城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新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功能定位,面向太平洋、服务全中国,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我国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中转贸易基地、我国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园区和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建设我国战略物资储备中转贸易基地,就是要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战略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建设一批战略性资源的公共储备、商用储备基地和中转基地,大力发展国际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做大做强全球性、枢纽型、现代化的港口物流产业,体现舟山群岛的国家主体功能,打造西太平洋著名的国际物流岛,增强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建设国际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物流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创新口岸监管模式,规划建设“一港多区”保税港区。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等六大基地,推进航运业发展,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

到2015年,力争全市海运运力达到800万载重吨,其中参与国际航运的船舶运力达到60万载重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努力实现舟山港口向综合物流贸易港口转变,建设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国际性、综合型枢纽港和外贸集装箱集散基地。

建设我国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园区,就是要适应加快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实施港口全面开放和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在建立舟山保税港区的基础上,探索设立具有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园区,成为我国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

建设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实行先行先试的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政策体系,创新海洋海岛开发保护的体制机制,成为我国海洋、海岛综合开发的示范区。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打造国内重要的以船舶修造和大宗商品加工贸易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基地。建设我国以港兴市的国际性深水中转港城市、生态和谐的群岛型花园城市,舟山的标杆是新加坡港等世界一流的港口城市。

相关链接

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能源物资的安全,有利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拓展浙江省乃至我国沿海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空间,有利于科学发展保护海岛和海洋资源,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促进海陆统筹发展,为我国海岛的开发、开放树立先进的典范。

从省级层面来说,舟山市海洋经济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是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章节。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有利于打造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全面提升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全省巩固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再造体制新优势和发展新空间。

从舟山自身而言,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标志着舟山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舟山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块“宝地”,促进舟山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舟山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收藏
赞一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