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传统的高耗能、粗放型的物流显然与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吻合,节能、绿色、环保等已经成为发展的必要。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将“绿色”、“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三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目前还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的实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这也是供应链管理企业对整个行业的社会责任。
绿色供应链管理前景广阔
雷湘 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谈到“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环保往往和高成本以及长期投入挂钩,与企业短期盈利目标相矛盾。因此,成本与绿色优化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与生产性企业的绿色化是以改进生产过程、处理排放物为手段不同,春宇供应链通过对交易、物流和供应链金融这三个供应链核心环节的集成管理与协同运作,实现了在物流转移、仓储、能源消耗以及额外工作开销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去除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运输的距离,减少转运和存储次数,实现更低的能耗及碳排放。
我认为,企业在考虑供应链优化的时候,不应该只考虑单纯的产品价格因素。一个成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该追求的是综合成本的控制,除了单笔交易价格等显性成本,还应考虑隐性成本的控制,即通过品质管理降低风险成本。而供应链管理通过全程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和专业化分工,来达到全面整合行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
目前全球的现状是能源紧缺且环境恶化,我国遇到的挑战尤为严重,因此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协同运作势在必行。尤其化工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对环境的影响更大。但是作为企业,最关心的一定是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立即受益成本降低。这就要求有一个产业能够站在行业的高度,超越成本与环保的矛盾,解决供应链的优化,让企业既实现低成本运作,又能够降低整个行业对环境的开销,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对于行业的使命和职责。
绿色供应链优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解决了低成本与绿色优化的矛盾,它是通过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但没有增加企业的支出,企业受益也是立竿见影,这大大降低了其大规模推行的难度。
从物流的优化和规划角度讲,搬运次数少、产品生成后停留时间短以及能够尽快转化为成品,对环境的影响就能相对减少;流程缩短,仓储、运输工具等对环境的接触也相应减少。同时,环节和路程减少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也相应降低。通过绿色供应链方案的实施,减少转运次数和装卸次数,可以尽量减少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通过统筹的资源集约,使绿色环保与低成本运作达成统一。整个流程都会涉及到环境安全及人员与化学品的接触,某些仓储、运输工具与化学品的接触,这都是导致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因素。因此,春宇倡导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整个产业的层面来看待环保这个问题的,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耗、降低环境影响并降低成本。
首先,供应链优化的源头应该是交易优化。从产品、价格、物流和相关资源、金融资源以及时间等各环节开始优化,使综合成本最低化,从而降低整个运作成本。其次是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优化包括选择更好的供应商、更短的途径、更少的转运次数以及更短的时间,从而给出更低的成本,同时使用尽量少的资源,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供应链金融服务是整个供应链服务的血液,简单来说就是解决那些资金困难而其他方面成本较低的优质交易,使其畅通运作。通过这三方面服务的环环紧扣,更多的可优化交易被达成。只有这些因素被整合,才能通盘优化交易的流程。
以春宇的一个绿色供应链优化案例举例说明:2010年夏天,春宇接到一笔订单,客户在镇江港口有一批元明粉需要运输,其原包装是50kg的小包装,需要人工一袋袋进行运输。国内事业部接到项目后,将原先小包装的元明粉外面加套吨袋,并且使用机械进行装卸。这样既减少了装卸次数,又减少了化学品和人体的接触,还节约了装卸时间,客户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看清,中国在物流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与整体支出在世界范围内偏高。因此,我们认定中国目前还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的实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这也是供应链管理企业对整个行业的社会责任。
针对国内企业技术比较差、环保意识薄弱的现状,我的建议是要从技术力量和现代管理思路两个方面来解决绿色与成本优化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行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而供应链管理这个行业决定了我们的使命就是通盘协调行业资源,并且有能力从整体业务和时间轴上解决供应链的优化问题。
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化工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公司专注于化工领域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外包,为国际及国内中下游化工企业和化工产品应用企业提供采购外包、物流规划与实施、供应链金融结算、代理进出口、全球分销等供应链服务,与客户共享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拥有专业化工进出口、物流、金融管理和供应链专家团队,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提升行业供应链效率,并借助ISO9001/ISO14001/ISO27001/ISO28000等标准化体系保障客户得到最高性价比的服务和产品。春宇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为行业制定绿色管理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之一。
确保供应链安全
近期互联网和B2B电子商务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由供应商欺诈所引起的阿里巴巴管理层的大换血。众多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也开始审视自己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避免类似的漏洞。而作为专注于化工市场的电子商务服务龙头企业,春宇供应链凭借其严密的供应商认证体系,有效地从制度上杜绝了此类事件的发生。
春宇的整个供应商认证体系包括资质认证、问卷调查以及与第三方合作的现场审核。目前与国际著名的检验、测试认证机构SGS合作,与他们联合现场调查供应商的资质。依靠互联网平台来提交验证资料是国内电子商务业审核卖家的常规方法,但这种单一的审计体系还是具有卖家欺诈的潜在风险。春宇的认证体系中有两大关键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现场调查,调查人员会深入现场进行审计。诚然,这样的审计必然会放慢供应商发展的速度,但是春宇认为质量比速度更重要。第二,就是引入具有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借助他们的验证经验,春宇与SGS的合作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在提高供应链整体安全方面,春宇除了在供应商认证体系中引入现场审核、SGS审核之外,还在公司内部的信息安全、流程合规、供应链整体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继2010年获得了ISO27000信息安全体系后,春宇又投入了大量资源着重内部整体供应链安全流程及体系建设,聘请德国莱茵按照ISO28000供应链安全认证体系要求进行内部流程改造和审核,极大提升了公司供应链业务的安全可靠性。据悉,春宇公司是国内化工及电子商务行业首家获得ISO28000供应链安全认证系统的企业。
绿色物流 创新同行
张鹏飞 上海虹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制定和颁布遏制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却不多见。各项数据表明,中国已然成为物流大国,但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相较日本和美国却多达一倍以上。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征程。
在我看来,提倡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的物流运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发展绿色物流不仅适应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供应链的所有环节。每个个体、每家企业都应从自身出发,以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为核心,从办公、运输、仓储环节出发,系统性地解决项目问题,加强绿色节能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虹迪一直非常重视物流作业环节和仓储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建设,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最重要的物流成本——运输来说,在同等运输距离的情况下,运输规模越大,每单位的运输成本就越低。为了达到最好的运输效果,需要运用创新的规划。在为宜家家居、阿迪达斯等众多世界500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时,我们的IT研发团队专门开发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配货系统。它基于货物目的地的不同区域、最优行车路径、货物体积等指标,不仅通过计算让整个分装流程自动化,还能设计最节约时间的行车路径,甚至能把先到的货物排在离车门最近的位置。一个不到5min的运算过程,却能帮助配送车辆绕开交通拥堵路段,以最高效率、最低运作成本(油耗)完成货物的配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减少车辆在运送途中对大气产生的污染排放,我们使用的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内提倡的低排放欧III标准,并推广一定比例的欧IV标准车辆,今后还会逐年提升欧IV标准车辆的使用比例。
在仓储管理环节,虹迪提倡并创建了绿色节能型仓库。采用透明顶自然光采光系统的仓库在日间工作时不用开灯;仓库的选址大都靠近高速公路,以节省运输车辆的油耗。同时,虹迪对仓储运作进行系统优化,使物流仓储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一是使用高层货架存储,节约用地,在充分利用库房空间的同时增大货物存储量;二是采用电池可回收利用的无废气排放环保电瓶叉车,噪声低,耗量比同类别叉车节电20%;三是循环利用包装容器和打包带。以环保打包带来说,其作用是对所有摆上货架的货物进行打包,防止散货的掉落,减少事故的发生。之前,一年累计下来约消耗4800kg耗材,改用循环利用打包带后,从2008年至今大约节省了逾10t耗材,减少白色污染;四是仓库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玻璃三大类。如仓库废纸皮是可循环的再生资源,通过回收站回收分类后,去除废纸皮中的油墨,再加入化学药品将剩下的纸浆漂白、过滤,形成再造纸。
作为一家以科技立足的企业,虹迪也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以化妆品物流为例,它对物流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要求特别严苛,需控制在5~25℃。要达到这个条件,以前通常采用制冷制热车进行运输,车辆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燃油,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我们经过保温材料的选择、技术选型和组合等一系列实验,成功开发了一套新型的制冷设备,采用不耗能源的物理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排放。
此外,虹迪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客户度身定制供应链管理方案,减少物流环节中的浪费。举例来说,以前员工进行拣货时需要打印很多单证,消耗了不少纸张。现在使用PDA拣货,所有搜集来的货物信息全部存放在服务器中,不仅提高了准确率,同时实现了无纸化绿色的单证管理;RFID(射频识别,一种自动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的使用也避免了工人在仓库中重复寻找货物,拣货速度提升为原来的两三倍。
除了硬件设备不断向绿色环保的方向提升和发展以外,虹迪也处处以“企业文化”为契机,号召所有员工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绿色低碳的工作方式。例如:避免使用一次性杯具、餐具;下班后关闭无需使用的电脑主机、显示屏等电器;办公时尽量使用自然光采光;尽量使用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实现无纸化办公等。
未来的物流服务将向着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随着更多的企业重视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绿色物流管理的影响必将得到显著提升。除了能够创造成本和服务的平衡点外,绿色物流将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高附加值因素。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
刘墨渊 英国标准协会BSI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尽管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推动经济、环境、社会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平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的关系依然是一道难题。那么,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对各国各行业的企业和专业机构意味着什么呢?
可持续发展如何强化业务并推动复苏呢?BSI可持续发展专家全面地解释道:“首先从其名称本身可见,任何被认为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都不能存在很长时间;反之,可持续发展是从本质上鼓励企业关注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相对着眼于当下的利益而言,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成功奠定更稳固的基础。具体来说,采用可持续发展策略中所推崇的创新理念和新技术,将会为企业带来市场优势。
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设计、废物处理管理策略、工艺、劳动力及社会关系,所有这一切都会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赢得良好的声誉。企业也更容易寻找到优秀的供应链伙伴,最终促使企业更容易赢得消费群体和客户的忠诚度,更容易吸引新的消费群和客户。”
提升品牌价值是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带来的另一大益处,这种价值有赖于消费者喜好以及他们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这种意识的全面提高(从产品的碳成本到廉价劳工的人力成本),消费群体将会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市场,最终令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企业受益。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标准正在从企业为赢得良好声誉为目的而实行,慢慢发展为废物处理、空气质量、碳排放、公司责任和透明性等诸多方面的法定要求。通过采纳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将能够预期并缓解不断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带来的影响。
那么,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践中企业是如何受益的呢?从一些知名企业与BSI这样的全球性独立业务服务组织基于标准的解决方案合作的经验中发现,可持续发展策略带给企业最基本的受益是节省成本。
可持续发展标准要求企业评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推动企业衡量并减少消耗的材料和能源,以及支付的垃圾填埋费用等,所有这一切最终带来成本的减少。
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为企业植入了系统化的完整流程,这些流程将确保企业内部不会流失节约成本的机会并能够持续改进。
BS EN 16001 在协助企业满足各类资源性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策略,以及各类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规定的同时,还将显著地帮助企业实现减少能源开支和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中国企业较为熟悉的国际标准之一。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旨在帮助企业调整内部政策,充分利用资源,确保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优势互补,以达到盈利和环保之间的微妙平衡,只要企业全力以赴,就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
在BSI曾经合作过的其他企业中,有很多都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从而实现了能源成本、用水量以及废物处理的成本控制。
除了节约成本外,与BSI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企业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非定量化的益处。从外部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中被公认为可持续发展企业,这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信誉以及更广泛的业务机会。
就企业内部来说,采用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后,各企业普遍发现自己的员工开始意识到企业对环境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如:能源和材料是如何使用和消耗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生产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意识逐步扩散到当地其他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激发了员工对工艺改进和效率提高的积极探索。
BSI可持续发展专家表示:“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企业比那些忽视它的企业能够更快速地摆脱经济低迷,对于那些设立长期目标战略的企业更能在经济复苏中发挥良性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削减了不必要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公司对环境的影响,并转化成为更好的信誉。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代表着全面的、实实在在的益处;对于员工而言,它使工作有更大的回报,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身正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能源和利用
毛健雄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中国的能源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t标准煤。世界上化石燃料和铀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除中东和南美洲以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世界各国能源资源均以煤炭资源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煤炭在天然的能源资源里是最主要的一个。而中国以煤为主的状况是由国内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而铀在中国探明的总储量只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产量。在世界前11位煤炭资源大国中(图1),美国第一,占世界总量的28%;俄罗斯第二,占世界总量的18%;而中国位于第三位,约占世界总量的13%。即使到2050年,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 预计化石能源仍占61.5%, 其中煤炭占43.6%。而非碳能源的使用还处于较小的比例,也就是说,在未来的40~50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无法根本改变(图2)。而到2030年为止的这段时间内,中国煤炭消耗的上升速度是最快的,就资源的整体消耗来看,中国的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2005年统计的中国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较中,世界对于煤炭的平均消费量只占28%,而中国则高达70.4%,由此数据即可看出,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能源以煤炭为主
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这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而自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0%以上,虽然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在电力工业中,发电用煤占全国每天消耗量的55%以上。2010年,中国的总装机容量是962190MWe, 其中火电为706630MWe,占73.45 %;水电为 213400MWe,占22.2%;核电为10820MWe,占1.13%;风电为 30000MWe,占3.1%;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等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12%。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发电和核电,但是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2008年的能源消耗总量与2001年相比翻了一番,在2009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量以每年1.1%的速度下降,而中国则是以8.8%的速率在增长,尤其是煤炭消费增长了9.6%,高于8.7%的GDP增长。而在2009年,中国的煤炭净进口达到1.03亿t,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而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则上升到了53%。国际能源署(IEA)2010年7月19日宣布一项调查结果,中国2009年消费的能源总量比美国高出约4%,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0年全球消费的能源总量是160亿t标煤,而中国消耗了32.5亿t标煤,占20.3%。
能源利用率低 污染物排放高
受资金、技术、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国快速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但却是以低效率和高能耗为代价,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2》的数据,中国单位GDP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就2005年的数据看,中国单位GDP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的2.88倍,是发达国家的5.5倍。2010年,中国单位GDP产值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是日本的8.7倍、欧盟的4.9倍、美国的2.5倍、印度的0.43倍。从以上的比较可见,虽然中国单位GDP产值能耗和发达国家相比在逐年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低效率就意味着高排放, 中国已是世界SO2和CO2最大的排放国,这些都凸显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因此,中国的能源利用,首先要尽可能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排放,使总消费可以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且不降低生活质量。为此就必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政策,也是实现节能减排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以燃煤火电为例,火电工业的“上大压小”政策,在“十一五”期间淘汰了72000MWe的落后小机组,并每年平均新增70000MWe先进大机组,使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先进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容量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国家,使全国火电平均电煤耗从“十一五” 开始时的370 gce/kWh下降到2010年的342 gce/kWh,已超过美国,成为先进的燃煤发电大国,累计节约原煤超过1.6亿t,减少SO2排放140万t,减少CO2排放1.64亿t。由此可见, 在还不能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情况下,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做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CO2的排放,是可持续使用煤炭的关键。
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非碳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仍然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实现再生能源占全国总能源消费的15%。现在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速度快,投资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30000MWe,成为世界第一,计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00MWe(占当时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6.3%),并计划在西北、北方和沿海建造三个10000 MWe 等级的大风电场。在核电的使用方面,中国2010年核电装机容量为20000MWe(只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13%);到2012年,中国将超过法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核电大国。预计2020年中国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 70000MWe (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4% ),那时将会有40座先进的大型核电站投入运行,到2050年核电的装机容量将会达到300000MWe (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0.3%),中国所有新建的核电站均将采用引进的最新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
同时也要看到,核电的安全使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因为核能的使用风险呈现的是“小概率高风险”的特点。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9级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就是突出的例子。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缺乏外部厚实安全壳,只有内部钢安全壳,在极端情况下就出现了核泄漏问题。中国已运行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是引进80年代法国的第二代压水堆技术,既有内部钢密闭安全壳,也有外部混凝土防爆安全壳。现在中国在建的核电站引进的是最先进的AP1000第三代核电站技术并实现了国产化,其事故风险比第二代低100倍。除了内外安全壳外,AP1000还采用了“被动安全”的概念,例如在停堆散热的问题上,在反应堆顶部建有一个存放数千吨硼酸的水箱,一旦发生备用电源全部丧失的极端事故,仍可将可终止核反应的硼酸水直接倾斜而下,浸没核燃料棒,实现停运核燃料棒降温的目的。因此,核电站的使用不应是越来越不安全,也不应停止使用核电,而是核电的安全将会得到更大的加强和监管,核电站将会更加安全。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