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创新服务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上海有了飞机“心脏”大修基地

发布时间:2011-06-07
分享到

不但要“快”而且要“好”

编者按:一家曾被担心“不可能维持”的高端服务外包企业,为什么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一个重要的助力,就是海关“贴上去的服务”。这个案例很有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提高行政效能”的深意。

我们过去对行政效能的理解,是一个“快”字,是“提速”二字。这是有道理的。行政部门要把关,但不能打“太极拳”,不能推诿塞责,不能人家在火里而你在水里,搞得企业寸步难行,甚至白白丧失机遇。

然而我们从青浦这个案例中进一步看到,光“快”还不够,还要“好”。好,就是不但不能“卡”,不能拒之门外,更要主动“贴上去”搞好服务。现在我们不少企业,势单力薄,困难很多,有的连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都搞不明白。我们的行政部门,手中总还是有不少资源的,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把文章做在“主动”上,帮企业一把,给他们助力,真正体现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

因此行政效能的提高,行政作风的改变,由“慢”而“快”是一大进步,把管理做成服务则是更高境界。所以海关这个既“快”且“好”的案例,值得我们细品。

每天,位于青浦出口加工区的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厂房内,技术人员忙碌着为流水线上一个个体型硕大、构造繁复的圆柱形家伙进行检测和维修。这些,就是身价数百万美元的飞机“心脏”――发动机。作为国内首家从事飞机发动机大修企业的上海普惠,设立之初曾担忧“不可能维持”,开业一年内产值却增加125%。今年以来,进厂维修的发动机已达24台,全年预计维修总量可达82台,比去年翻番。骄人业绩的背后,是海关监管方式的创新。

修理飞机发动机,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术,时间和资金的控制是一个难点。据上海普惠副总经理郑旭然介绍,每台发动机零部件有几万个,在发动机打开之前,无法知道要修哪几个。进口零部件价格昂贵,加上税费,企业难以垫付那么多资金来备足零部件;如果临时按需下单从国外进口,发动机又“等不起”――每耽误一天,航空公司就要损失4000多美元租赁费。

正因为如此,上海一直没有飞机发动机维修企业。得知东航有意与美国普惠公司合资在沪从事发动机维修业务,上海海关判断,这符合上海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有助于推动国内飞机制造产业跃上新台阶,决定全力促成这项合作。

在企业设立的论证阶段,青浦海关就主动上门,建议企业设在青浦出口加工区内。这样,建厂的基建物资和进口的机器设备都可享受免税政策,这两项就能节约近4000多万元;在项目落地推进和运营后,海关还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卡口通关等通关便利。

针对飞机发动机维修时效要求高、耗材不确定等特殊性,海关为上海普惠量身定制了一套操作规程和监管方案。青浦海关副关长唐新明介绍,借助于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适当备存一部分常用零部件。这些进口料件以保税形式存放在企业仓库,不必缴税,当装上发动机运出加工区时,再按实际使用计算应纳税额。同时,上海普惠的系统管理平台部分与海关联网,如有个别零部件需从海外紧急调运,企业可在下单同时预通知海关,在货物抵达的第一时间通关。

在普惠的零部件仓库里,视频监控“电子眼”时时关注着库存的料件,这套“电子底账”也与海关相连。这意味着,海关对企业常用零部件供应也心中有谱,尽可能实现通关 “零滞后”与有效监管。另外,如果按照老办法,航空公司每送一台发动机检修都要办理进入出口加工区的手续,仅报批就要3天;现在,海关允许飞机发动机先分批进区、后集中申报,发动机维修省下3天,对航空公司而言是一大笔开支的节省,对上海普惠则是竞争优势的提升。

“如果没有这些创新监管举措,要么是企业撑不下去,要么是海关管不住。”目前,这家曾担心“不可能维持”的高端服务外包企业,客户已从东航扩展到国外航空公司,成为美国普惠在全球的第五大飞机发动机大修基地,2014年有望达到年维修300台飞机发动机的规模。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