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遭遇供应链管理失察危机

发布时间:2011-06-10
分享到

接踵而至的油品质量丑闻,正在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旗下3万多座加油站蒙上阴影。

“现在,整个岳阳地区的中石化加油站门前冷落,即使有车加油也只加97#汽油,93#汽油基本处于封存状态。”6月1日,湖南岳阳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受日前曝出的“问题油”事件影响,湖南岳阳部分中石化加油站甚至处于关闭状态。

而围绕“问题油”事件,中石化N改其口也令外界产生颇多质疑。先称油品质量无问题,岳阳油品全部来自自有炼厂;后又改口称问题油源来自外采成品油;5月31日,该公司第一次承认,问题油缘于添加剂超标,不过旋即又表示油品添加剂无统一标准。

“问题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中石化采购体系怎样的紊乱和质检标准怎样的纠结?

一项迟来的召回

政府要以正面宣传为主

5月下旬,岳阳不少车主连续收到了三条短信:“近段时间,如果你的爱车出现指示灯亮、发动机发抖、发动机无力请尽快与4S店联系,我们将免费为你检测”;“如近期您的爱车使用了93#汽油,请尽快与4S店联系,我们将免费为你检测”;“如您在4月29日至5月5日使用了中石化93#汽油,请到4S店进行检测”。

由此一项轰轰烈烈的举城大修车便拉开序幕。

不少车主因没有保留加油凭证与加油站工作人员产生争吵,甚至部分加油站还爆发了肢体冲突。

与此同时,中石化官方宣布,他们开始组织相关人员展开调查,并对涉案相关汽油全部封存。据中石化内部预测,即便封存及时,流入车体的油品总量也达到数百吨,受到该事件影响的汽车数量可能在5000辆以上。

这其实是一次迟来的危机公关。据当地媒体介绍,“问题油”早在5月上旬就初现端倪。

5月9日,岳阳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上午9:00-11:00向岳阳当地媒体下发通知称,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关于中石化个别加油站油品质量问题,鉴于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鉴定,暂不做报道。

5月11日,由于《岳阳晚报》第4版刊发了《多辆车疑因汽油出现故障 加油站否认与油品有关》报道,因此在当日受岳阳市宣传部通报批评,岳阳市委宣传部的依据是“岳市宣(2010)7号”第13条规定:对中央、省驻岳企业和市属重点企业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涉及上述企业的批评报道要经岳阳市委宣传部审批。

而上述时间节点显示,早在5月9日之前,该事件已经在岳阳当地引发剧烈反响,但根据中石化官方表述,一直到5月底,当地公安机关才介入调查。

“中石化一直在解释油品的来源,以及他们的检测结果迄今都是合格的,当地政府显然也在配合中石化进行遮掩。但对于广大车主而言,我们更为关切的是如果中石化不值得信赖,以后去哪里加油?”岳阳市云溪区的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从5月中旬“问题油”被媒体曝光之后,自己才意识到新买的车最近出现的“故障灯经常闪亮等问题”原来与油品质量有关。如今岳阳无论各类修车厂,还是专业4S店,到处都是车满为患。

张先生透露,在他买车的4S店,预约维修已经排期到了8月,这与中石化之前对外公布的受影响车辆仅在5000辆的数量,严重不符。

在张先生看来,岳阳的私车保有量在10万辆左右,“问题油”事件爆发时间正值“五一”过节用车高峰期,受影响的车辆绝不在少数。而5月31日,中石化则公开承认,仅截至5月29日,已修好的车辆就达1.2万辆,仍有大量车辆有待修理。

中石化岳阳分公司经理元立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28日,中石化总部曾调派岳阳分公司3批次总计约几千吨油,其中疑似“问题油”890吨。在反映油品问题后,岳阳分公司已于5月6日对剩余“问题油”做封存处理,并送交上级检查。元立峰称,封存之后他们对“问题油”进行了5次抽检,“油没有任何问题。”他分析认为,“问题油”可能是由某项金属添加剂导致,但该指标不在国家检测标准范围之内。

来自中石化湖南公司和岳阳市、湖南省质检部门的监测称,按照国家车用汽油标准(GB17930,即国三标准)检测,该批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问题油”被遗漏

是人为制造还是标准之失

来自湖南当地媒体的信息显示,岳阳中石化“问题油”的具体爆发时间在4月底~5月初。当时有车主先是不明就里自行维修,但随后越来越多的汽车集中开往4S店或各类维修厂,维修工人在把汽车部分装置拆解后发现,车内的氧传感器、三元催化器等部件呈明显白色,而正常情况下应是暗黄色,因而认为这可能是汽油问题。

位于岳阳巴陵东路大众岳阳某4S店岳先生告诉记者,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等部件所呈现出的白色,通常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汽油含铅超标,而且是严重超标。否则,不可能在短期使用之后,就马上发生汽车火花塞故障、熄火、发动无力等症状。

多家汽车4S店专业维修人员也纷纷证实,汽油含铅量严重超标时,汽车(冷车)发动不着、熄火、怠速变慢等现象,就会集中爆发。

“我国早在2000年就规定汽油含铅量不得大于0.005g/L,如果确认中石化岳阳事件因铅含量超标引起,则后者是在犯法。”某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表示,汽油之中含铅超标,可能的途径有一个,即炼油厂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指标号,如93#)和抗爆性,出厂前在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防爆剂——四乙基铅。

他进一步介绍,理论上,小型炼油厂会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高汽油卖相,但事实上,由于四乙基铅每吨售价高达15万元左右,炼油厂在添加四乙基铅时,都非常节省,根本就不可能多加,他们甚至是能不加就不加,以节省成本。

记者试图从中石化总部炼油事业部、湖南分公司及岳阳公司方面进一步了解油品来源细节,但截至记者发稿日均未果。

“这些问题油可能就是所谓的‘调和汽油’,即用炼厂出来的合格汽油加混合芳烃、碳五、石脑油等之后,使其辛烷值下降,再加入MMT或等同的金属系抗爆剂,将其标准提高到93#标准后,按照国三标准测试是合格的,但是用到了全电脑控制的车上就会立即显形。”四川一位从事油品生意的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针对上述说法,湖南省、岳阳市两级质检部门均未予以表态。

据了解,目前中石化一方面正向岳阳质量监督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报告,把油品送到北京国家权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也提请当地公安机关对此批次93#汽油的供应商进行调查。

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公安机关表示仍未有调查结果可以对外公布。

祸起采购链

内购与外采之谜

地处洞庭湖口的岳阳,因范仲淹《岳阳楼记》驰名,自古是我国中部的交通要道,也是中石化中部市场采购的交通中枢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中石化岳阳公司并没有权力对外采购成品油,而是通过中石化集团统一配送的方式,接受各地的成品油。来自中石化内部的信息显示,中石化岳阳区域的油,除了来自湖南当地的炼油厂——长岭石化、巴陵石化之外,还从湖北、安徽等地采购。而据记者了解,在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公司的采购体系中,地方外采资源占总资源供应的1%~25%不等。目前中石化内部锁定的、出现问题的汽油可能来自安徽。

“如果不是中石化当地炼油厂的问题,那么有可能这批‘问题油’就是外采的石油贸易商、或者中小炼厂所产。”上述四川油品生意人士分析。

按照常规,中石化岳阳公司会在岳阳码头直接拿到一批配送过来的成品油,然后将这批油进行抽样,再送到化验机构化验。如果化验显示合格的话,公司会投放到各个加油站及其他销售网点。而如果这批油不是中石化自己的炼厂所产,那么中石化湖南公司会首先去化验,合格后再配送给中石化岳阳公司。

“这么大的公司,个别地方的加油站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是不允许的,但也是客观存在的。”5月31日,中国能源网董事总经理韩晓平被中石化总部聘为首批社会监督员之一。当天,韩晓平即对媒体公开称,自己以前从来不加中石化的油。“中石油的油,每升比中石化要便宜2角钱。”

“之前河南出现过汽油含锰量严重超标事件,后来在福建等省市也出现过小范围的汽油含铅量超标事件,个人认为,本次岳阳事件,抑或温州出现的汽油掺水事件,都与中石化现有的内部购销链条不够完善有关。”韩晓平说,一方面,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生产商和销售商,拥有最强大的终端销售平台,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超过3万个加油站的庞大数量,也意味中石化围绕销售终端而展开的购销链条异常庞大和复杂,任何一个细节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公司品牌受损。

类“双汇”危机

中石化体系整改

那么,中石化的成品油购销体系,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链条?又是哪一个环节的失误,诱发了岳阳事件的发生?

“我们感觉很意外,希望公安机关和当地有关部门能帮助我们查找真相。”对于该事故的起因,5月31日,在中石化《201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反复用了“奇怪、意外”等字眼,并称中石化确实不明其因。

他称,这批“问题油”系中石化外采油品,共有3000多吨,采购也经过了质量把关体系,供应商出具了质量报告,采进时岳阳公司也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但随后有记者追问“中石化是否怀疑有人对这批油做了手脚”时,黄文生表示,此事非常蹊跷,希望权威的第三方能够彻查,一旦有了结果,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记者通过特殊渠道获知,中石化湖南分公司是该批次油品的采购者。他们对油品质量是否达标的主要依据是,查看供应商是否持有省级或市级质监部门出具的检验结果合格报告。

记者获知,中石化内部炼厂自产成品油在中石化旗下加油站流通时,通常也要提供炼厂方的质检报告,并备案登记。但在一些资源供给相对紧张的区域,也的确存在大量的油源外购行为,此时,供应商是否拥有质监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就会成为第一道安全闸门。

在今年两会期间,原中石油总裁陈耕在与记者交流时,也坦言油品质量一方面有赖于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赖于国家质监等职能部门严格把关。

“显然,本次采购的油品,供应商出具了合格报告,中石化一经购进,本身很可能没有完全复检,转而就销售出去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化专家表示。该专家认为,在岳阳“问题油”事件中,中石化其实扮演了类似于双汇之于瘦肉精的角色。“双汇采购生猪时,依据的是国家动物检疫部门的抽检合格报告,而中石化在外购油品时,也需要依据国家质监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6月1日,中石化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宣称,中石化总部在5月下旬出台了加强成品油外采的相关措施,要求各分公司限制采购没有在规定生产商范围之内的油品;限制采购不具备国标品质以及针对调和油新增标准的油品。他表示,“外采新措施就是要防止调和油进入中石化的销售系统”。

其中,严格划定了外采油品的购进生产厂商。除了几大央企的炼厂以及控股的炼厂之外,民营企业仅保留了十几个地炼厂商做为外采油品的生产商(山东地炼仅保留了11个),曾经成百个从事调和油业务的调配商被排除在外采油品的贸易之外。

金银岛石油分析师表示,由岳阳石化“问题油”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原本资源供应一直充足的汽油市场也变得紧张起来。

相关链接

中石化近年问题油(气)事件

2010年1月1日 有出租车在中国石化香港分公司部分加气站加气后,出现较难发动或慢速时“熄火”现象。据报道,气体质量经查没问题。但香港机电工程署调查认为,“怀疑”在重点调查时段内中石化有违规操作。

2010年3月下旬 部分车辆在使用中国石化河南石油所辖安阳分公司部分加油站93#乙醇汽油后,出现汽车抖动、燃料燃烧不完全、尾气排放异常等现象。经查,系存在质量问题的外购油品入库,其中约90余吨流入市场所致。

2010年4月下旬开始 海口市出现汽车在中石化加油站加了“问题油”后损坏事件。调查结果称,主要由于汽油杂质过多,燃烧不完全,导致积碳过多,出现熄火、怠速抖动、启动困难等故障。

2011年5月 不少湖南岳阳的车主发现加了中石化93#汽油后出现发动机无力,汽车抖动等问题,估计近万辆汽车卷入中石化“问题油”事件。中石化有关负责人称:发现890吨“问题油”,但其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疑为标准外某项金属添加剂导致。

第三只眼

中国已到建立成品油保供体系的时候了

针对中石化问题油事件,以及中国“闹油荒”等问题,专家认为,以中国现有条件,已经到了建立成品油保供体系的时候了。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现有的能源体系下,油品质量事件频发很难找到单纯的原因,但如果国家及时建立成品油保供体系,在各个省区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基地,不但可解决质量控制的问题,还可以平衡油价,保证能源安全。

姚达明说,现在全国各地已经设立能源局,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的条件已经成熟。下一步,各省区应尽快投资建立自己的成品油储备基地。此举不但可以保障油品供应,还可以以此在全国各地形成地域性的油品交易市场,乃一举多得之策。

一般来说,成品油的保质期为90天至半年左右,因此,成品油的商业储备必须不断循环,每天吸纳、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储备基地会对进出的油品做严格检测,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问题油”的出现。

国家建立地方性的成品油商业储备,可以在油价高的时候增加供应,在油价低的时候吸纳市场的富余量,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油荒”问题,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市场调节作用。

姚达明说,外界认为国有垄断企业从原油开采、冶炼、运输、销售一条龙,有一个很完整的体系,但从行业的角度看,中国的石油行业其实分割的很厉害。在现有的体系中,开采是一块,冶炼是一块,而各大区公司往往只负责销售,这就导致他们的供应体系非常复杂。各大区的地方炼油企业的油品供应不足的时候,一般都要通过“外采”来解决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如果各地建立省区一级的成品油商业储备,形成一个有效的保供体系,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石油行业的计划经济烙印,而石油领域一旦形成了有效的市场机制,质量问题、价格倒挂、利润的纵向分配不合理、油荒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得以解决。

收藏
赞一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