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重构体系 破解困局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06-14
分享到

《汉书.食货志》中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此言善矣。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过高是造成当前“菜贱伤农”的重要原因。农产品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而且从事流通业务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获得合理回报。各流通环节成本层层加价,逐渐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 叠加效应”,推升了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在此局面下,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是未来的解决之道。只有重构农产品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巨型农产品中心,发挥其规模优势及蓄水池功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构架相应的信息平台,实现供求信息的有效监测、预警、引导以及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同步入手,使“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建立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农产品体系。从国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已显示出这一新的政策导向。

流通环节成本推高价格

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4.2%,连续第五周回落,累计降幅超过20%。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菜农面临极为低廉的收购价和大量滞销无人问津的蔬菜之时,消费者却并没有感受到菜价有下降迹象。例如,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八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八九毛一斤,相差近10倍,蔬菜市场出现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

从表面上看,这种怪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市场信息不对称、季节性因素扭曲、成本结构性提高等等。但实际上,在“种菜不赚钱,买菜不省钱”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背后,不仅农产品产业链产销两端受损,而且连流通环节参与者也叫苦连天。由此可见,“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问题,而是由于农产品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所造成的。

流通环节成本“叠加效应”推高农产品价格。一般而言,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农产品流通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产地收购、中间、销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即农产品在被经纪人收购,并由其负责理货、装车、,运往销地批发市场,各地的批发商再销往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之后,才能最终走进千家万户。在某些地方,农产品流通可能还需要经过更多环节,如山东寿光,由于是全国性的蔬菜交易中心,不仅有收购,还有大量的产地批发。在一些大城市,销地批发可能还要分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等。

由于农产品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而且从事流通业务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获得合理回报,如农产品经纪人需要获取合理报酬。环节需要雇佣司机,还得承担由于果蔬腐烂、交通事故等因素造成的风险。批发市场正常经营也需要收取费用等。因此,每个流通环节所形成的相应成本就通过层层加价,逐渐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拉升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据商务部数据统计,农产品流通的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而实际上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加价率大概是20%甚至更多。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主要成本包括各参与主体的税费负担、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高昂的费用,以及农产品快速的自然损耗等多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流通业费用是十分令人震惊的,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我国,流通成本占50%-70%。同时,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是出去的时候是超载,回来的时候是空载,我国的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重构流通体系是解决之道

大力提升农产品发展水平,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无疑是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有效增收、扩大农村消费、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

就整合流通环节、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来看,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措施。第一,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资源,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由市场有效需求带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第二,加强农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条件和工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农产品的商品标准,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供求信息公共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更是快速实现市场传导,保持农业经济稳定的有效解决方案。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地分散进行,因此,解决“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必须从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同步入手,使得 “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无论是农超对接还是贸农合作,强大的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化零为整,建立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农产品体系,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过程安全性。先进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还有利于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稳定,极大地降低了各节点之间交换的风险,从而使各利益主体减少了规避风险的支出。

就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批市场网络来看,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建成规模化、集中化的农产品园区。通过政策梳理可以看出,国家早在2003年就开始试点现代农场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之后几年至今一直以专项国债资金、财政补贴、主动引导等方式支持农批市场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升级改造进程。以往分散、零星、各自为阵的农批市场早已不适应的发展,为适应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迫切要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网,需要的是一批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需要的是一批具备统一标准、实现电子信息化的枢纽农批市场和农产品中心。

就构架农产品信息平台来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要求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大关键要素的融合。探究“菜贱伤农”的内因,我们发现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并非唯一的主要问题。流通环节信息不畅,农民无法得到及时、真实的市场信息,盲目种植也是造成“菜贱伤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构架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平台可令农民,消费者或是监管者都从中受益。实现信息对称也是控制物价防止炒作,保障农民利益的必须途径。同时,信息化还可弥补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之不足。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主要由生产、增值、流通和销售这四个主要部分所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合作组织、龙头加工企业、中心和零售商的发展与壮大。因此,涉及信息系统、生产环节、增值环节、流通环节、零售环节的上市公司未来可能将从中受益。我们认为,在未来农产品供应链中能够胜出的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占据中游流通环节,具备规模化、高效的网络;在零售环节中经营模式可复制性强;在信息系统服务中,拥有跨区域、跨环节整合能力;在相关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或者有较高进入壁垒。基于以上逻辑,重点推荐以大型农批市场建设为主营业务、初步将农批市场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以及开拓粮食与食品安全溯源业务的航天信息,同时还建议关注永辉超市。

收藏
赞一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