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06-16
分享到

发展是第一要务,组织是第一保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贵港市组织工作紧紧围绕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这一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合资源、协调推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扎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创新“承诺联评” 深化创先争优

去年4月以来,贵港市按照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对照中央提出的“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的要求,迅速行动,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承诺联评”活动。

贵港市通过发放“承诺需求卡”,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提出承诺,交由党员群众、下级组织和上级组织进行联审。对不实、不真等承诺事项,督促修改完善,通过承诺联审,形成上下互融互促的承诺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贵港市实行“台账制”动态管理,对承诺事项建档立卡,承诺一件、备案一件,兑现一件、销号一件。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承诺项目,由党组织、党员组成“履诺团队”,共同办理。通过领导点评、组织督查、社会监督、媒体通报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承诺联评”活动开展以来,贵港市有6800多个党组织,14万多名党员参与到活动中来,320多万名群众参与了评议,全市形成了“十万党员大承诺,百万群众大评议,千名书记大点评”的生动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评议满意度达96%以上。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发展之基

贵港市委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在夯实基础上用力、在工作举措上创新、在落实责任上靠实,全市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贵港市建立健全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度,实施“书记创新工程”。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共确定书记创新项目80个,各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点开展工作平均5次以上。

贵港市认真落实村干部队伍建设“一定三有”要求,目前村年均办公经费达5000元,村干部每月报酬最高达1400多元。同时,实施“党旗飘扬工程”,建立商务楼宇党支部15个、小区党支部25个、网络党支部2个,在产业链上新建产业型党组织48个。在全市建立“农事村办”服务中心72个、服务站220个、服务户178个、服务点190个,接受群众咨询服务38580多人次,服务困难群众16280多人次。此外,全市1070个行政村全部推行“四议两公开一述评”工作法,对9925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了决策,已实施7638项。仅2010年,全市共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332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近16.5万多人次。

贵港市探索出“一校两支部三平台四访五定”发展党员工作思路,破解了年轻党员发展难的难题。探索在全市机关党组织推行“公推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突出“谋划、承诺、履诺和考评一体”的“四位一体”共建措施,全市共有3000多对党组织结成了城乡帮扶对子,为农村基层帮扶资金106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2.58万多件。实施打造“党员珍珠链”工程,各行各业的1750多名党员致富带富能人辐射和带动5300多户党员群众户走上了创业致富道路。

贵港市围绕项目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等中心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党组织服务年”、“党情暖民工,创业促和谐”、“维稳基石工程”、“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等活动,全市共组织各类党员服务队4200多支,为企业提供招聘、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12.7万多人次,解决历史积案115件,调解群众纠纷420件,为开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新局面、推动“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深化制度改革 激发干事活力

贵港市委紧紧抓住当前干部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试行提名新制度、扩大公推直选范围、推行差额与竞争性选拔、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岗位职责规范、促进干部合理流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等方面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贵港市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力度。2009年,贵港市拿出10个职位面向全区企业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2010年,实施了“2010年贵港市公开选拔干部百人计划”,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数达到102个,通过公开选拔,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贵港市还加大了党政机关内部竞争上岗力度,市直机关单位中层领导岗位除特殊岗位外,全部实行竞争上岗。

贵港市试行提名新制度,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在试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和差额选拔干部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会反映良好。

贵港市加强实践锻炼,拓展育人新渠道。贵港市委积极创设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载体,强化干部基层实践锻炼,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活水源头,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主阵地,让干部在多环境、多岗位、多条件下经受磨练、接受考验、丰富经历、增长才干。2009年,先后从市直单位、县市区直单位选派66名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从政法机关选派74名干部到乡镇挂任副书记。2010年又实施“干部交流锻炼百人计划”,全市通过上挂、下挂、部门之间交流挂(任)职、外派挂职等形式,挂职换岗的干部达到200多人。

培育领军人才 “领跑”西江经济

贵港市坚持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开发,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从2009年开始,启动实施了“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第二、第一、第三产业内,分别培养出80个、100个、60个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团队。2010年,经过逐级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从本市现有的产业开发带头人、关键技术领头人、龙头企业创办人中,评选产生了首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人才团队70个,形成“引育一名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人才团队、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搞活一群产业企业”的连锁效应。

贵港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选拔近100人(次)领军人才到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考察学习、挂职或顶岗培训。同时,积极邀请资深专家走进贵港,与领军人才“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先后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中国科学院吴传钧院士等30多名专家学者来贵港作专题讲座;聘请浙江大学等高校的20多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科研攻关、产品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贵港市坚持培训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按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科研发展来确定培训专题和培训对象,研究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设计实践基地和项目载体。目前,贵港市共组织150人次领军人才参加了建材、化工、制药、造船、铸造等12个专题培训学习,解决了30多项技术难题,13个科研项目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

贵港市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每年从各级财政投入人才培训经费近1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达1000多万元,对制糖、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军人才进行培训。

实施行动学习 助推产业发展

2010年5月份以来,贵港市作为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第二期的首批市一级实施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部署,以“贵港市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策”为主题,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干部素质、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为目标,把全市厅级干部作为核心学员,在领导干部中实施行动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贵港市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以“贵港市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策”为行动学习总课题,设置“贵港市经济总量破千亿元,财政收入破百亿元目标对策”、“构建贵港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对策”等6个分课题和“建设百亿陶瓷城产业园区,打造华南新瓷城”等5个县市区课题,从而形成了6个市级分课题和5个县市区课题相互推进的“6+5”课题设置模式,使理论与物化、理念与载体、整体与局部、虚与实得到充分结合,使行动学习更具系统性和动态性。

贵港市还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等集体研讨工具,群策群力,深入反思,从实践中总结出“七步分段式”学习法(即理论学习、选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计划、实施行动、成果物化和成果分享7个步骤),破解了发展的“瓶颈”,理清了发展的思路,推动了当前的工作。桂平百亿陶瓷城、桂平百亿服装城、港南百亿羽绒城、覃塘的贵港(台湾)产业园等已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平南县“港工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港北区构建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中心思路等已上升为全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纳入了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全市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