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在上海出席新闻发布会,随后参加宝马展开幕式。接下来的一天到江苏徐州参加几个会见。美国卡特彼勒集团总裁爱德华·莱普在中国的行程被安排地满满当当,就如他对中国市场的自信一样。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未来5~10年还是有发展机遇的。我对中国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莱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惊艳亮相
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老将,卡特彼勒在第六届上海宝马展上的惊艳亮相轰动全场。展会开幕前,记者就了解到,卡特彼勒今年的展出阵容庞大,亮点颇多。在今年的宝马展上,卡特彼勒独占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馆,展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为其史上最为壮大的参展阵容。
据悉,这是卡特彼勒公司在阔别展会8年之后的高调回归,并以“携手百年,共创辉煌”为主题,凸显行业领军地位。
卡特彼勒展台按行业划分为公路建设、城镇建设、铁路建设、水利灌溉、机场建设、能源产业、采石业等区,共展出近50台机械以及工装属具和卡特彼勒电力系统产品。
展会现场,一台改装后用于拍摄最新一期007电影《SKYFALL》的挖掘机吸引了大量观众眼球。而“品牌专区”则讲述卡特彼勒所拥有的品牌故事。这些品牌使得卡特彼勒能够提供广泛的产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成功。
此外,3台卡特彼勒古董推土机亮相。这些机器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以及30年代早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东皮奥里亚生产,至今依然可以操作。
不怕挑战
工程机械行业今年以来遭遇订单下滑、库存增加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多数工程机械企业遭遇寒冬。
卡特彼勒也不能独善其身。不久前,该公司把今年的业绩预期由此前的680亿~700亿美元下调至660亿美元。不过,面对这种环境,莱普却显得异常从容。
在莱普看来,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放缓了,但是这种放缓是在前期很快的发展速度基础上降下来的。“毫无疑问,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正在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卡特彼勒从1925年就已经进入工程机械行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挑战了。”
莱普先生毕业于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获金融学学位。1979年加入卡特彼勒,有定价、生产调度、市场、制造和产品开发等多个岗位的工作经历,2007年升任公司集团总裁。
在莱普看来,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势必给卡特彼勒带来很多机遇,业务增长潜力很大。“推动全球增长的因素在中国显得更为明显,所以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莱普说,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他一年前的预测相同,中国需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卡特彼勒对中国的承诺坚定如初。虽然有诸多的增长机会,但莱普也认为将面临很多挑战,卡特彼勒将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的走势。
扎根中国
据介绍,卡特彼勒2010年更新了中国战略,确立了取得长远成功的8大首要事项,其中包括——“与中国共赢”。
“与中国共赢”到底意味着什么?莱普解释,只有当客户获得成功,我们才能成功。当我们都获得成功时,我们的供应商也能成功。我们想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与包括客户、代理商、供应商在内的中国公司一道努力开展业务。
卡特彼勒与中国的情缘要追溯到1972年,该公司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就来到中国;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卡特彼勒通过技术转让在中国市场步步为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设立制造工厂;目前已开始在中国全面部署自己的业务。
莱普说,卡特彼勒在对中国客户承诺和服务许多年后,了解了中国,并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中国对于卡特彼勒的长远成功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部署的业务模式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制造、代理商发展、供应商发展、物流、再制造、金融租赁以及政府关系等等。
莱普认为,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机会,必须有清晰的中国战略,该战略不仅强调提供丰富的产品,而且支持产品的研发以及分销网络建设,这样才能够积极响应中国的市场需求。
多点开花
毫无疑问,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会继续拉动其对基础设施和能源的需求。中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等等都离不开创新和高科技。
这样的发展路径给卡特彼勒带来了机会。卡特彼勒的主要业务涵盖工程机械、能源和动力系统以及资源行业。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和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卡特彼勒是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
据介绍,卡特彼勒致力于研发能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的产品,实现燃油效率的提高和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例如工地互联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远程操控设备,实现实时故障诊断、设备定位和障碍物监测。
在能源方面,卡特彼勒拥有先进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在中国参与了众多能源利用项目。例如参与了全球最大的煤层气发电项目。卡特彼勒全资子公司索拉透平为山东金能煤气化有限公司提供焦炉燃气机组,将焦炉煤气转换为清洁能源。
高端制造也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点。该公司正在天津建立3500系列大型发动机工厂,还与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成立了船用发动机合资公司。
今年7月,卡特彼勒与广西玉柴成立的合资企业在苏州正式投产,从事玉柴发动机的再制造。“这个工厂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都已经具备,而且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过节能减排促使国内发动机技术提升,再制造产业有一个发展。”中国内燃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邢敏评价说。
此外,为提高行业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制造水平,卡特彼勒还与国内企业成立了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包括与陕西法士特成立的自动变速箱合资公司,以及与中航力源成立的设计、生产高压泵和马达的合资公司。
记者手记:好一个高调回归
穿过绿草茵茵的亭台,走进名曰“时光剧院”的中式楼阁,一部讲述卡特彼勒成长历程的影片正在上映。这既非旅途上,也非影院中,而是身处一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展会里。
在卡特彼勒展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古色古香的中国建筑,再是放置于地毯上的挖掘机、装载机等展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中国龙、书卷国画……诸多中国元素点缀,卡特彼勒的文化和产品融入其间,仿佛徜徉于一座悠远的文化长廊。展会期间,卡特彼勒展台每天的表演秀活动也接二连三,时尚味儿十足。
一圈参观下来发现,与不少企业刻意追求“全球最大吨位”、“全球最长”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品位”不同,卡特彼勒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参观体验,更彰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以及自身的品位和底蕴。
而这又都与卡特彼勒看重中国市场,并提出“与中国共赢”的战略密不可分。运用大量的中国元素或许也表明卡特彼勒仍然没有停止寻求一种身份的认同——本地化的中国公司。
说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寒冬十年一遇并不为过,这对卡特彼勒等国际巨头们的压力自然不小。而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们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徐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等正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这显然让国外老牌工程机械巨头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一方面,本土品牌近年来的快速崛起超乎想象,这让很多外资巨头更无法躺着就能把钱挣了;但另一方面,微增长时代下的新一轮并购整合机会也由此酝酿生成。基于此,卡特彼勒似乎对微增长时代下更激烈的竞争并不感到忧虑。更重要的是其多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据悉,该公司已在煤层气、再制造、甚至物流服务等诸多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没有涉足的领域排兵布阵。
而这次展会也将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新征程的首秀,并有望进一步扭转其曾经留下的强硬、不透明等负面形象。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