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公开的拟融资金额只有10亿美元,但根据机构此前给出的估值推算,实际募集资金可能高达200亿美元,那将是美国史上最大IPO。
目前多家机构预计,阿里集团当前的估值为1680亿美元,已超过Facebook当前1502亿美元的市值,接近谷歌3475亿美元市值的一半。在未来几个月后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预计将会让阿里巴巴集团的28位合伙人和联合创始人成为亿万富豪。
“几分钟后我们将会正式向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首次递交上市注册登记书。这意味着阿里即将进入新的挑战时代。”昨天凌晨,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集团向美监管部门提交了IPO招股书,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昨天凌晨通过内部邮件向员工宣布了这一消息。
拟融资额仅为10亿美元让人费解
根据阿里集团的招股书,此次IPO拟融资金额仅为10亿美元,而此前直接对手京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最多融资15亿美元。阿里这一融资金额远低于此前国内外媒体普遍预测的150亿-250亿美元,甚至引发了美国各大媒体的质疑。
根据此前机构对12位市场分析师的调查,阿里巴巴集团当前的估值为1680亿美元,而阿里集团此次计划发行大约12%的股本,以此计算,阿里巴巴集团的发行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10亿美元应该仅仅是一个占位数据,被用于计算注册费,未来可能将发生变化。500彩票网CFO潘正明分析,阿里集团跟投行之间关于阿里集团最终估值、发行多少股票的意见还没有统一,当前公布一个明显不靠谱的数字能避免外界猜测到阿里巴巴的真实估值。此外,这可以帮助阿里巴巴节省大量的注册费。
潘正明算了一笔账,按融资1亿美元计算,一次缴纳的注册费是几万美元,注册费按融资每增加100万美元递增,10亿美元融资可能要缴纳的是几百万美元,150亿美元则可能要缴纳上千万美元的注册费用。“先递交一个金额,可以让阿里巴巴避免缴纳一大笔注册费。如果阿里集团定下总估值、发行股票数及融资规模后,再重新修改融资的数据也未尝不可。”
据悉,当年Facebook第一次向SEC递交资料时公布的拟融资金额为50亿美元,最终发行时上涨到160亿美元。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与目前美国股市的科技股表现不佳有直接关系。
招股书中并未披露阿里集团最终将选择是在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阿里集团将批量造亿万富豪
此次公开的招股书中,阿里集团并未提出AB股的概念,但这个中国电商巨头仍牢牢掌控在马云手中。
以机构持股来看,日本软银集团持股比例为34.4%,雅虎为22.6%;以个人持股来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比例为8.9%,联合创始人蔡崇信为3.6%。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的“铁杆”伙伴蔡崇信眼光十分独到,这位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当年放弃每年70万美元私募公司的职位,仅以50美元的月工资加盟阿里巴巴集团。在从雅虎手中购买阿里巴巴股权不到一年之后,蔡崇信在2013年便被擢升为董事局执行副主席。
此外,阿里巴巴CEO陆兆禧、COO张勇等高管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目前,阿里巴巴董事会共有4名成员,分别为马云、蔡崇信、孙正义和JacquelineD.RESES。IPO之后,董事会成员将增加至9名。
按目前机构给出的估值1680亿美元计算,在未来几个月后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预计将会让阿里集团的28位合伙人和联合创始人成为亿万富豪。事实上,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当前个人净资产达到125亿美元,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89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公司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个人净资产升至48亿美元。
阿里巴巴招股书披露了一项有意思的交易,阿里巴巴集团与马云在2013年3月26日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此协议,马云支出4970万美元获得阿里巴巴的一架商务机的所属权,该金额也是飞机最初的购买价格。该飞机主要用于马云与外界的交流。
交易完成后,马云允许阿里巴巴可以无偿租用这架飞机。同时,阿里巴巴也与相关公司达成了支付飞机日常维护和附加费用的协议。
阿里在美上市确保马云控制权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公司治理结构上,阿里仍将采用合伙人制度,以“确保公司的文化传承”。此前,为避免上市后控制权旁落的尴尬,阿里希望效仿“双轨制”的股权结构,而这一方式不被港交所认同,阿里巴巴沟通多时无法解决,继而转向美国上市。阿里此次在美IPO,确保了马云的控制权。
招股书显示,阿里将同马云、蔡崇信、软银以及雅虎签订一项投票协议。该协议将保证软银有特定的信息权,并有权向董事会提名一位董事。当软银持股低于发行股份的15%时,投票权将终止。此外,该投票权还规定软银同意在每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投票赞同阿里巴巴合伙人董事提名;在没有和马云及蔡崇信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不投票反对任何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将超过公司发行普通股30%比例股票代表的投票权进行委托,支持马云与蔡崇信的投票。
在每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马云和蔡崇信将用所持股票以及其他所持带有投票权的股票支持软银的董事候选人当选。雅虎同意投票支持所有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董事以及软银提名董事当选。如此看来,在未来上市稀释部分股权后,阿里巴巴仍然牢牢掌控在马云的手中。
反思
阿里赴美上市
中国股市当反思
最好的中国企业,都成了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如何还能继续见怪不怪?阿里巴巴赴美国上市,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反思和改革的契机。
阿里的上市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曾在香港和美国之间选择犹豫过颇久。但是,国内A股市场却从未被严肃考虑过。作为中国最强的电商企业,阿里从一开始就明白,不会也不可能在A股上市。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捧火了淘宝,却不能在资本市场分享自己创造的价值。一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中国创造利润,却对美国投资者负责,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最后变成了美国股民的投资分红。
当然,企业不该被责怪,赴美上市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首先,A股目前的上市规则将这些在海外注册的互联网企业视为外资企业,从而剥夺了其上市资格。其次,A股过于严苛的上市门槛也断绝了新兴企业的上市可能。再次,A股繁冗的上市流程和不够完善的市场秩序也令优质企业避之唯恐不及。对中国决策者来说,摆在眼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是,如何让中国不再有难以在国内上市的优质企业。文/ 新华
追问
科技股大熊阿里为何急迫上市
目前科技股正处于大调整当中。过去两个月时间里,包括许多生物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内的增长型股票价格一直呈现出下行趋势。在如此糟糕的市场环境下,阿里为何着急上市?
易观智库分析师王小星分析,多重原因逼迫阿里2014年上市势在必行。阿里集团和雅虎达成协议,为了回购雅虎手中的一半股份,公司必须在2015年12月之前上市。更重要的是,今年年初,直接竞争对手京东商城宣布上市,给阿里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移动端入口的争夺愈演愈烈。阿里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包括新浪微博、高德地图、UC、陌陌、虾米网、在路上、快的打车、友盟、卓大师等,这些投资都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移动端的短板。在这种胶着阶段,阿里必须要在移动端之争有阶段性成果之前,规避竞争为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时机上市。
阿里赴美上市后前景如何
易观智库分析师王小星表示,从此次招股说明书上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为78%,但是阿里集团的电子商务(国内和国际)收入却占到集团总收入的95%。阿里集团近年来大力投资的其他业务,如阿里云、高德地图、小微贷款等业务,占比不足5%,过分依赖电子商务板块的问题凸显。
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统治地位正逐渐降低,增长速度已逐渐放缓,市场份额遭到蚕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网上零售规模增速渐缓,整体电商市场进入平稳期,电商竞争进入全产业链竞争,从商业模式、流量、资本的竞合慢慢过渡到更注重商业本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阿里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当当、苏宁云商、一号店、亚马逊都在积极布局,来势凶猛试图挑战阿里在电商中的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销售份额占到81%。近年来,阿里入股了包括UCweb、新浪微博在内的多个移动平台,并凭借在电子商务市场的统治地位和支付宝的用户基础,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对于阿里而言,在移动电商看似复制PC的霸主地位,但其危机明显。就现状来看,这种竞争态势里,阿里在移动端和腾讯、百度等争夺移动端入口的战斗中,已然落了下风,没有一款拳头产品主导移动市场的未来发展,仅凭借过去积累的用户资源支撑,复制PC的模式与经验。这样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京东与阿里之争鹿死谁手
易观智库分析师卓塞君表示,现阶段中国电商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格局成型。电商井喷时代将过,依靠资本、商业模式、增长红利的竞争与发展将逐渐被商业本质取代。未来电商将主要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将不简单局限在电商产业链上,而是更广泛的零售产业链。从整个国内产业演变来看,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然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此趋势下,阿里跟京东的上市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大家都在努力为下一步业态融合打下先机。
从竞争角度来说,阿里目前在电商中的霸主地位毫无疑问。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阿里的商业模式全部依托于基础用户群与流量,对产业链的管控能力较弱,在用户交互入口上的资源较窄。京东在合并了腾讯资源后无论从模式的完整性还是未来入口资源上都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