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被大规模应用的当下,中国的物流业也迎来变革。在共享经济浪潮下,智能物流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有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超万亿。
万亿市场待启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硬技术还是软技术都相差甚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9%,但依然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物流业智能化变革正悄然发生,“互联网+物流”已成行业新风口。通过优化车辆路线、网点布局和车辆供给空间,“互联网+物流”减少了供需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让货物找到闲置运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物流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比较大。目前,国内厂商应该抓住机遇突破技术瓶颈,从简单设备生产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
资本加速涌入
智能物流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利好政策的相继出炉。
2016年7月,“互联网+”高效物流战略获得重要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智能物流成为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军。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历史纪录不断被刷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智能物流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也已获得政策支持。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模式创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的新旧业态加快融合,已然成为政策共识。
利好政策的不断涌现让资本嗅到了商机:顺丰、京东等巨头布局无人机物流;京东配送机器人成功将快递送达顾客手中;阿里启动一项代号为“ACE”的智慧物流车计划,目标是推广100万辆新能源智能物流车……
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
《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业务数据化程度相对较好,但跨境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仅为13.5;数据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指数值为18.8;物流协同化处于高速发展中期,但2016年12月末端协同率仅为9.4,反映出末端协同仍是行业瓶颈。
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网络的基本状态、交通工具运行、运输组织动态的信息采集,这些方面的工作仍有待于继续完善,如此才能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营体系。
另一方面,智能物流的进入门槛仍旧比较高。比如,大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门槛。
有业内人士认为,推动智能物流的发展,关键在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包括诚信体系的标准化和作业的标准化。如果通过数据驱动和用户规模效应,把智能物流打造成标准化行业,就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