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分领域看,需要急需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电商快递、生鲜配送、冷链等。而在客户终端,涉及最多的主要有高校、写字楼和社区等。这些快递接收终端的客户高度分散,再加上交通状况不理想,给快递配送造成了很多困难。
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是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快件从中转站到顾客手中的最后一段距离。特点就是实现“门到门”,按时按需送货上门。“最后一公里”是概数,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一公里。
从细分领域看,需要急需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电商快递、生鲜配送、冷链等。而在客户终端,涉及最多的主要有高校、写字楼和社区等。这些快递接收终端的客户高度分散,再加上交通状况不理想,给快递配送造成了很多困难。
其中,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三难两多”问题,即“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收费多、罚款多”。
面对困境,众多有识之士都在寻求解决之道,那么“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没有比较科学的解决办法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了解这个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因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因,从大的方面来说,与末端配送的复杂性和难度有很大关系。
图1 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因与关联
1、从接收终端看,不同的区域,不论是社区还是农村,其配送模式,规模等都不一样,封闭程度也不同,造成的配送难度就不一样。
2、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数量大,需求不确定性高,分布范围广,城市与农村差距悬殊;订单分散,消费理念,时间不一等,导致配送时效性差,取货便捷程度较低,二次配送成本高。
3、从快件本身来说,快件品种多,批量小,频次高(城配);另外快递规格、体积等各异,又增加了配送难度。
4、从承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方看,主体众多,存在配送车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各大电商、物流企业和第三方企业纷纷加大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设,在考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综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以期化解末端物流配送“瓶颈”。
“最后一公里”成本急剧上升
“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100米,往往是人力、财力和物力浪费最严重的地方。
比如,一包速冻水饺,一般用每包8毛钱的成本就可以从上海运到北京总仓,再用每包5毛钱的成本就可以从北京总仓运送到各大超市。但如果要把水饺从北京总仓运到消费者家中,每包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十几块钱了。
那么“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的急剧上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具体方面看,有以下几点:
1、末端建设的固定投入
这个主要是末端投递点建设成本和智能快递柜建设成本。这个费用之所以固定,是因为根据市场需要,布局全国是很大的一个工程。
末端投递点建设成本主要包括:投递点店面租金、装修费用、办公用品购置费、硬件设备购置费用等;
智能快递柜建设成本包括:快递柜购入费用、安装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
2、定期支出费用
为了保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稳定和持续,会产生一种定期支出,即人力成本和交通成本。
人力成本指快递员的工资及奖金提成等;交通成本指配送中运输工具的油耗、电耗、维修保养等费用。
3、非常规性支出的额外成本
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受限因素较多,所产生的非经常性成本支出较多,其中主要有:货物压仓成本、快件重复派送成本、工作人员差错成本、天气和交通因素造成的额外成本等。
4、通知产生的通讯成本
这是指在末端配送中,因通知用户而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电话费和短信费两项。从全国范围看,这笔费用也不容忽视。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13种方式
要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呢?综合不同资料,我们总结了现有的13种方法,现提纲挈领,梳理分析如下:
1、自建物流体系
比如京东在上海自建的“亚洲一号仓”。这种方式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可控性大大加强,服务质量比第三方物流提升很多。目前上海仓已实现零时截单和一日三送,后续还将拓展到上海周边城市。
从长远来看,此方式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但要践行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战略和资金支持,否则难以推进。
预计未来全国的“亚洲一号”建设完毕后,会开放给第三方卖家使用,真正实现社会化的开放物流平台。
2、自建社区便利店模式
这是可以收寄,还可以下单购买其他商品的模式,像顺丰的“嘿客”(已逐渐升级为“顺丰家”),天猫的猫店,均是在这方面尝试的结果。
要推行这种实体便利店,需要选择在一定范围内,最好是在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交界处,让客户在收寄方面都能做到灵活方便。
但这种模式,前期建设困难,选址难度大,店面覆盖区域有限。另外还存在市场定位模糊,盈利模式不明朗,体验效果不佳等问题。
3、智能快递自提柜
智能快递自提柜是一种用智能机器节省人力资源的办法。这种方式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比较有效果,比如多数社区和写字楼,但在一些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地区则难以辐射带动。
智能快递自提柜的好处是可以打通快递最后100米,提供24小时自由存取服务,可以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对时间自由度的需求,还可以减少配送员的等待时间、节省沟通环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自提柜虽好,由于自身占用外部空间较大,存储空间和存储量比较固定,无法满足高校这种巨大快递量的需求。
同时对那些长、大、异形的包裹也无能为力,所以它并不能十分完美的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它确实能解决一大部分主流需求。另外,快递柜因为是实体产品,涉及后期维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代收模式
这是一种提供包裹代收服务的商业平台,其商业模式为代收服务费。
代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营代收模式,比如菜鸟驿站、阿里巴巴校园邮局、京东自提点、国美自提点等;另一种为第三方代收服务,比如收货宝。当然它不仅仅能提供代收服务,如今已经延伸到代寄、退货等所有的包裹服务。
代收模式的优点是存取方便,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业务种类多,人工服务易于沟通,可存放各种异形包裹。
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运营成本较高,房租、人力成本等占比很大。
5、连锁店合作模式
通过加盟第三方便利店,利用它们在全国范围内成熟的社区连锁网点,增加包裹自提与代收服务。比如顺风与成都红旗连锁的合作。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存取方便,易于沟通,有利于便利店延伸发展,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代办费用高,存放空间有限等,利润较低的快递公司难以承受。
6、社区杂货店加盟模式
社区杂货店有很多,其本身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增加快递收寄服务,可以增加一些分成收入,同时也能为杂货店引流,带动其他产品销售。
这种模式没有连锁店各种条款的限制,但有一定的风险,在新社区有难度,另外选择口碑好,长期稳定的店铺也较为关键,服务费也不能过高。
7、物业代收服务模式
就是社区物业公司提供包裹代收、代寄服务,通过利润分成达成合作。比如万科在全国推出的“万科幸福驿站”。
但这种模式在规模较小的物业和社区,无力形成像万科那样的O2O闭环服务,所以很多物业不愿意承担包裹代收业务,在合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8、个人代办模式
即社区业主利用自住房屋的空间和个人空闲时间完成快递包裹的收寄与代办服务。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全职妈妈和退休人士。
合作业主可以与多家快递公司合作,以量取胜。其缺点是,由于是个人代办,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
9、“一元”快递模式
这是校园包裹量急剧增加催生的一种有偿服务,即代取快递,收取一元钱作为报酬。这种模式很好解决了校园客户取件不方便、不及时的问题,也改善了快递员“摆地摊”的局面。
如今这种模式已延伸到写字楼、社区等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方。该模式的缺点是,容易导致快递公司与代取方联合起来形成“霸王快递”,强制收取代取费。
10、整合共配模式
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做法,即物流公司或三方企业,把众多零售商,大型电商和物流公司或快递公司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共配点,实行统一配送。
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相对较大件或贵重的需要本人签收,或需要安装调试的,第三方代收行不通的场景下,实行多件共配可以节省成本和运力。比如空调、洗衣机、冰箱、家具等大件,不仅需要本人验收,还需要专人安装。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多方的资源难以协调统一,不确定因素多,整合难度过大。
11、引入众包模式
这是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模式,就是利用社会闲置人员和资源进行配送服务,将这些资源和配送点连接起来,能够提高配送效率。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降低同城配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轻资产),降低企业固定成本,其问题是存在个人信息泄露、服务质量低下,客户接受度低等问题。
12、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模式
这是在同一区域合理选址,由其他快递物流企业共同设立的配送站。并由中心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调配,实现社区“最后100米”配送的信息标准化、配送区域化和服务集中化。北京“城市一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以北五环科荟路的“城市一百”共配店为例,该店主要服务于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15个社区,24小时营业。所有的快件,可以是快递员配送或者客户自取,对于服务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来说非常方便。
该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快递人员数量和货物重复配送成本,让快递企业获得规模效益。
但前期选址、建设比较困难,覆盖范围有限,且成本较高,权责界定不清,利润分配复杂,容易泄露企业商业机密。
13、无人配送
“无人配送是指应用现代化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进行货物的配送,旨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其中无人机配送呼声最高。
无人机配送具有配送速度快、配送成本低和配送条件要求低的特点,能很好的拓展物流配送的活动空间,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具有巨大优势。
但无人机前期研发投入过大,在正式全面应用上仍存在不少限制,比如电池续航时间短,负载重量有限。另外,天气、机械故障,黑客技术威胁,法律法规限制,公众忧虑等都是其制约因素。
“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优劣对比
“最后一公里”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和配送方切身利益的事情,可以说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那么哪种方式比较好呢?我们选择了几种大家熟知的方式对比如下:
至于哪种模式最优,需要物流企业综合分析所处地域、配送方式等来进行选择。到底是看重成本,还是看重服务,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相关企业还有很多事要做。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