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低碳的系统平台,到可适配多场景的柔性仓储智能化方案,再到具身智能在拣选端的产业化布局,兰剑智能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技术路线,为智能物流产业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
谈及未来发展重点时,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剑智能)高级副总裁沈长鹏博士给出的关键词是“顺势而为”。顺应国家战略,也顺应行业趋势,更顺应客户真实的业务痛点。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海外本地化标准趋严的背景下,兰剑智能已在研发端全面对齐海外认证体系;在行业需求快速涌动的国内市场,公司同样看到了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里,兰剑智能聚焦三个方向的能力建设:其一是高质量与高稳定性的产品体系;其二是原创技术带来的降本增效能力;其三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通过多行业多场景的实践,公司正逐步形成差异化能力壁垒。
走进兰剑智能展台,绿色、柔性与密集成为最鲜明的三组关键词。兰剑智能高级副总裁张贻弓博士介绍,兰剑智能的多套系统均采用48 V低压直流伺服平台和分布式架构,这意味着系统能耗相比传统方案可节省近一半。此外,现场布线难度降低、施工周期缩短、维护便利性增强,使“绿色”不仅体现在运行能耗,也体现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
正如沈长鹏博士所说:“我们不仅要看单台设备的成本,而是要看整个系统的总成本。”
除此之外,柔性——是兰剑智能面向未来复杂仓储结构的解决方案。传统自动化立体仓库通常依赖规则空间,但存量改造、老旧厂房、异形仓库已成为巨大市场。兰剑智能此次展示的蜘蛛侠空中穿梭机器人系统可适配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甚至不同年代的仓储建筑,尤其适合进行老旧仓与老旧工厂的智能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密集——体现兰剑智能为空间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极致化。由托盘四向车与潜伏式AMR 机器人协同作业的“上存下拣”智仓系统,通过将密集存储系统布置在上层空间,在下层完成拣选与搬运,实现几乎100%的空间利用率。该方案不仅已在宁德时代、星巴克等客户项目现场落地,也以高密度、高效率及低能耗的特点符合流通与制造行业的双重需求。

从服务保障到生态布局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智能仓储与物流自动化也正在被成规模地带出国门。兰剑智能将“国际化”确定为未来战略重点之一,并从两条路径展开布局。
第一条路径,是伴随中国企业与中国产品出海。无论是海外设厂带来的智能仓储需求,还是跨境出口碎片化的物流要求,兰剑智能的系统方案都有适配空间。这意味着兰剑智能不仅输出设备,更输出中国供应链的智能化能力。
第二条路径,是海外本地化交付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兰剑智能构建了7×24 h的数字孪生远程维保平台,另一方面在美国、德国和匈牙利等地设立全资子公司,提供本地备件、本地交付与本地售后支持。与此同时,兰剑也积极与海外生态伙伴协作,通过与当地企业共享零部件能力、维护资源与现场交付经验,形成更完善的区域生态系统。
兰剑智能正在成为推动行业从装备制造向系统创新跃迁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技术方向的选择,更是中国智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前沿的实践样本。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
图片来源:现代制造
转载平台: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