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物联网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少量应用局限在局域网内、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门槛高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旗下的北龙中网(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前推出“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首度实现了物联网从局域到互联、企业应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跨越,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开始从技术理念走向日常公共应用服务。
物联网是国务院刚刚确定的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下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据北龙中网(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伟介绍,尽管我国在传感网方面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但目前我国物联网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物联网突出的瓶颈:一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编码标准不统一。目前多种物品编码方式共存,企业无所适从,甚至很多自行编码,不利于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上百亿的物品在编码后,每个编码到底对应什么物品、承载什么样的信息、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适配什么样的服务接口等,需要一个统一的归口进行解析、翻译、呈现和定位。二是技术不成熟,推广应用成本高。物联网应用大多需要企业自行建设,项目建设存在投入资金大、运营成本高和建设风险。三是物品没有真正上网,物品的网络没有从互联网过渡到物联网,应用系统封闭,信息不能互通。四是物联网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在物联网上存在,甚至物联网上还有大量未知的信息安全风险。
基于此,北龙中网充分利用中科院的科研力量,历时6年,研究开发出了“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这也是一种尝试,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将物联网应用和互联网平台充分结合在一起,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毛伟说。
“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兼容各种编码技术标准,借助该平台的编码标识映射功能和托管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物品上的条形码、二维码等物联网标识与商家进行互动,企业也得以实现低成本高效跨网推广和业务管理,开启物联网应用。目前,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率先融入该平台作为物联网标识,意味着物联网从数字编码进入中文标识阶段。借助该公共平台,通用网址将成为真正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都“通用”的网址。
业内人士指出,物联网已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医疗、环境监控、智能电梯、动物标识、电子钱包、智能电网等都将慢慢渗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的适时启动,将切实推动我国互联网和物联网标识融合的发展,实现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跨越,让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