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值得关注的是,《嘉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滨海开发战略”,在“十二五”期间正式升级为“滨海开发带动战略”。两字之差,映射了我市海洋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从“滨海开发战略”到“滨海开发带动战略”,这中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十二五”期间,如何实施滨海开发的带动作用?《建议》明确提出了“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趋势,深化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坚持以海带陆、以陆兴海、海陆联动、协调发展,推动港口与城市、临港产业与腹地经济、岸线资源与陆域资源等联动发展”的思路。“十二五”期间,滨海开发将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站上一个新的高度。
“战略”素描:
滨海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走进嘉兴港乍浦港区,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派物流、商流潮涌的场景:外海化工泊位鳞次栉比,港区后方化工生产企业密布,一根根管道将化工企业与外海码头相连……近年来,嘉兴港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借助临港产业拓展现代物流。如此一来,化工原料利用外海泊位接卸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后方化工企业,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停靠在外海码头的海船,运往国内外市场。
这是我市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的生动案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浙江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提出的新思路,也是全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嘉兴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滨海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回顾历史,海洋孕育了绝大多数的国际大都市,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和实施滨海开发的战略眼光。嘉兴的区位优势、集疏运网络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为我市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十一五”这五年,我市顺利完成了滨海开发的既定目标任务。据介绍,目前,嘉兴滨海新区逐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集群,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单个行业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规上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总数不断增加。
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滨海开发的顺利实施,需要强大的区域经济支持;同时,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蓝色国土”,发挥海洋优势。为此,城市决策者描绘了新的蓝图:“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增强陆海资源互补性、产业互动性和经济关联性。依托滨海地区港口、岸线和滩涂等优质资源,促进临港工业、现代港口物流业、核电关联产业和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
此外,我市还制定了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打造海洋产业基地的战略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促进滨海产业向陆域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和拓展港口海运业,加快发展海河联运,建设港航强市;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港口资源整合,突出集约集聚发展,加快港航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港口能级和滨海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滨海经济与新城建设协调发展。
嘉兴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滨海开发;滨海开发,也将为嘉兴经济社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注定要与滨海开发息息相关。
政府视角:
“海陆联动”是滨海开发的首选路径
视角一: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嘉兴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照祥
关键词:海洋经济
“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就是要在‘海陆联动’的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而发展海洋经济,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在王照祥看来,嘉兴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扎实,前途光明。
王照祥认为,发展海洋经济,要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建设目标,不断完善港口公共设施配套,打造独特的海河联运枢纽港,与浙北高等级道路实现无缝对接,建设现代化的港口集疏运网络。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嘉兴港与上海、宁波等国内大港的合作,着力将嘉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长三角重要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发展海洋经济,要进一步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王照祥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我市将以嘉兴港为依托,以滨海新区为主平台,合理布局、择优发展一批港口依赖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化工新材料、核电关联、能源、钢铁以及船舶等临港产业,扶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积极引导现代海洋渔业创新发展。
视角二:嘉兴港区管委会主任、市港务局局长王马青
关键词:带动效应
在王马青看来,从“滨海开发战略”到“滨海开发带动战略”的转变,不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异,而是整个开发建设思路的转变。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对全市经济社会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
王马青说,滨海开发的带动效应首先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目前,滨海新区化工新材料和港口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快速集聚,重工业化趋势明显。随着信汇合成橡胶、协成硅业、嘉兴石化PTA、亚威朗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在“十二五”期末,以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和以集装箱、第三方物流为主的临港物流业基本形成,并有望产生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市临港产业发展大平台,可有效改变我市经济结构偏轻的局面,在促进嘉兴市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成效将进一步显现。
“滨海开发的带动效应还体现在对全市物流业的影响。”王马青认为,嘉兴港是最有条件实现海河联运的港口,它的后方是发达的内河航运网络。乍嘉苏航道直通嘉兴港乍浦港区,杭平申线航道在嘉兴港后方横贯东西。如果将这些航道接通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外海码头的后方,不仅能实现“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目标,还能提高货物中转的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煤炭、液体化工、粮食等大宗物资的物流通道,更好地辐射全市、服务腹地经济。
视角三:市经贸委副主任梁虎
关键词:生态文明
“目前,嘉兴滨海新区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其临港经济也成为嘉兴发展海洋经济的品牌。”梁虎说。
梁虎告诉记者,近年来,滨海新区开发在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寻求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园区,使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梁虎说,一方面,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品牌,滨海新区临港工业的循环经济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表率,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走上循环道路,实施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在产业不断融合的今天,滨海新区化工园区为我市其他地区的化工企业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助力我市化工关联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化发展之路。
专家透视:
深度整合滨海和内陆经济
嘉兴学院商学院院长 钱方明
要深入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要注意资源的深度整合。从外部来讲,乍浦港的渔业资源可能比不上舟山,但嘉兴港处于上海港和宁波港两个大港之间,这种优势得天独厚。“十二五”期间,嘉兴港要抓住环杭州湾产业带蓬勃发展的机遇,充分依托洋山港、宁波港,进一步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提升在环杭州湾产业带上的竞争力。
对内而言,要注意滨海经济与内陆经济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比如近几年嘉兴临港重工业发展很快,内陆可以进行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在发展临港重化工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滨海新区现在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区别于传统重化工业,其技术含量比较高,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做法也很环保,今后仍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杭州湾跨海大桥、九龙山等旅游资源与内陆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临港旅游有望成为滨海新区下一个经济新亮点。
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贸易处处长 李顺合
与宁波、台州等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嘉兴最明显的优势是内河航运发达,这就为实现海河联运、海陆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奠定了有利基础,也使得滨海新区的辐射功能自然延伸到内陆地区,更好地发挥对市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这一成效已经比较明显。从“滨海开发战略”到“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概念上的调整,说明“十二五”规划更加突出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在全局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重视滨海新区的辐射功能。
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其“带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港口物流和内河航道优势整合,加快构建“低碳”运输体系——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水运是最低碳的,以港口物流带动海河联运大物流,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另外,滨海新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产业链不断拉长,将与内陆产业链融合得更为紧密。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