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啤酒业不仅呈现出产销量持续攀升的格局,而且,利润增幅也大于产量增速。一线企业产业并购、扩展不仅持续迭起,规模越来越大,二三线企业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啤酒业作为拉动内需的必需品,在商业利好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大环境下,啤酒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啤酒为何需要冷链物流
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是啤酒喝起来清爽可口的重要原因。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越低,二氧化碳溶解度越高。国标《GB4927-2008啤酒》中要求,啤酒应在5℃~25℃下冷链运输和贮藏。啤酒的饮用酒温以10℃~15℃为宜。
变质的啤酒会出现浑浊并散发异味,这主要是因为在啤酒的发酵和过滤等工序中容易引发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啤酒蛋白的氧化。啤酒在冷链物流中的低温能抑制啤酒中微生物的生长,使得啤酒的泡沫更细腻,爽口力更强。同时,微生物数量的降低,也能有效防止啤酒的变质,更有利于啤酒的贮藏。可以说,啤酒产品在离开生产仓库走向消费者餐桌的冷链物流中,5℃~15℃的冷链物流是保持啤酒风味、品质最佳的温度,这也是啤酒为什么需要冷链物流的原因。
中国啤酒业冷链物流发展的巨大空间
啤酒冷链物流是泛指在生产、贮藏、运输及销售直到消费前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啤酒口味、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链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而啤酒产品在从生产厂家仓库走向消费者餐桌的冷链物流中,要想保持啤酒最新鲜的风味,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专门冷链物流是惟一途径。资料显示,2011年,包括4800万t啤酒在内的易腐食品,我国总消费量高达10亿t,需要冷链物流提供服务的仅占一半,而目前国内真正使用冷链服务的不到1亿t。此外,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啤酒冷链运输率达80%~90%,而我国则低于15%,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差距,更多的是面对冷链物流空间的巨大挑战。
目前,食品规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大,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年增长率大约在10%,这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来说是好事,但对冷链物流行业本身也是个挑战。由于我国食品冷链起步较晚,在食品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整个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虽然食品冷链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第三方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才刚开始兴起,发展尚不成熟,大部分新成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原有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制而成,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啤酒业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啤酒业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冷链设施装备严重滞后。以汽车冷藏车辆为例,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再以铁路冷藏车辆来说,在全国总运行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更少。再以冷库容量来讲,目前中国冷库总容量还很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且利用率不高。大多数相关的冷库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效益差。
另外,包括啤酒在内的食品冷链涉及的软件技术包括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EDI、GPS、RFID)、物流技术(自动化、智能化、ASN、VMI、CRF等)、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目前因技术缺乏,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造成物流技术落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导致作业效率不高,没有依托组织技术建立战略联盟,无法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赚。
信息不畅是啤酒“保鲜”大碍。啤酒的物流、仓储是有“新鲜度管理”指标的,但按照旧有的业务流程,产成品出厂后先进周转库,再发至港、站,再到分公司仓库,最后才转运给消费者,啤酒作为日常消费品其口味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冷链物流渠道不畅,不但增加了运费,加大了库存,也占用了资金,提高了管理成本,新鲜度管理就更难落到实处。另外,包括啤酒业在内的食品业各省市区域市场在开拓市场的同时还要管理运输和仓库,往往顾此失披。所以,近年来,随着啤酒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几乎所有厂家都把啤酒的“新鲜度管理”纳入了冷链物流的范畴。
流程不顺也难保“新鲜”。以啤酒业冷链物流的标杆企业青岛啤酒为例,青啤以“新鲜度管理”为中心的物流管理系统刚开始启动时,当时青啤的产量不过30万t,但库存就高达3万t。彼时,他们着重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限产压库,二是减少重复装卸,以加快以冷链货物运达的时间。以这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它们对发货方式、仓库管理、物流运输公司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耗费了青啤很多精力。为此,青啤对流程再造,就是为了建立现代物流系统,而从根本上对企业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
青啤集团首先筹建了技术中心,将物流、信息流等全面统一在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之下,简化业务运行程序,对运输仓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重新整合、优化,以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压缩库存、缩短产品仓储和周转时间等。譬如,根据客户订单,产品下线后直接运往港、站,省内订货直接运到客户仓库。仅此一项,每箱的成本就下降了0.5元。同时对仓储的存量作了科学界定,并规定了上限和下限,这样使仓储成为生产调度的“平衡器”,有效改变了淡季库存积压,旺季市场断档的尴尬局面,满足了市场对新鲜度的需求。
另外,销售部门根据各地销售网络的要货计划和市场预测制定销售计划;仓储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和库存及时向生产企业传递要货信息;生产厂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物流公司则及时调动动力,确保交货质量和交货期。同时销售代理商在有了稳定的货源供应后,可以从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效益。
青啤集团还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对产品的仓储、转库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由提供单一的仓储服务,到对产成品的市场区域分部、流通时间等进行全面调整、平衡和控制。通过流程再造,青啤的“总鲜度管理”实现了生产8天内产品冷链送到终端店和消费者餐桌的新鲜度管理的目标。
冷链物流损耗较大。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冷链物流建设及管理,现在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国的蔬果等农产品的采摘和运输,其损耗率仅为2%~3%,而我国每年在这一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30%。
在美国,农超对接比例达90%,而中国则低于15%,国家规划到2012年国内农超对接比例力争达到50%,这将面临很大挑战。因此,造成中国冷链物流产业从生产企业到加工业再到批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分布散乱,且大都是区域性的,没有国家的整体布局。所以,中国冷链物流应吸收国外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合适的冷链发展模式。
啤酒业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啤酒冷链物流业商机倍增。同时,冷鲜食品比一般食品对于物流的要求更高、更专业,这也给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目前,冷链物流就基础设施而言,数据显示,我国冷库库容量1500万t,机械冷藏列车近7500辆,机械冷藏汽车3万多辆,冷藏船吨位10万t,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但是,如果以人均拥有量计算,每人拥有的冷库库容量仅为12kg,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也只有0.3%。所以,这些数字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包括啤酒业在内的冷链物流市场有着多么大的巨大商机。
另外,据联合国开发署的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流通费用成本约占产品成本20%~4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9.5%~10%。如果我国能将这个比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啤酒业未来冷链物流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展望
冷链物流助推啤酒市场快速发展。以山东啤酒市场为例,目前,山东啤市许多品牌都推出了原浆啤酒,这种没经过高温杀菌的鲜啤酒对冷链物流有着特殊要求,如山东双贵啤酒设备有限公司为此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生产的“SGC型车载智能饮品保鲜罐、SGT型智能啤酒保鲜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产品技术性能不仅居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该项成果现已申报9项国家专利,并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授权。尤其是这些设备在我国啤酒产销第一大省的山东投入使用后,将以现代冷链物流的商业运作模式,颠覆过去没有冷链只有物流的啤酒运输模式,为啤酒业冷链物流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模式。
冷链物流发展意识得到强化式提升。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车辆主要分为2t、4t、8t、12t、20t及30t等不同类型。各种规模的冷冻车根据企业客户的具体情况,分布在不同的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市内配送或长途运输等服务。另外,包括啤酒业在内的骨干企业,不同企业拥有的冷冻车的数量也从过去的一台没有发展到几台到几十台甚至几百台不等。而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也从陌生、比较肤浅或不全面,逐步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意识。以至于消费者在选择啤酒消费时,点名要冷藏的啤酒,这一表现在夏季尤甚。这也充分说明了,无论食品生产厂家还是终端消费者对冷链物流概念和意识的提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促进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增大。据统计,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只有美国的1/7,日本的1/4,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均有扩大软硬件设施的计划,其中包括多种形式,如计划新建物流配送中心;计划新建、收购或新租借冷库;计划购置冷藏车辆,完善配送网络等。此外,在原有设施改造和更新的同时,技术性的改造也将成为另一发展趋势。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车载地图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
冷链物流意识不断加强,行业内的各项标准开始制定。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仍然缺乏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因此急需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食品相关安全的一系列标准,提高行业准入资格,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
冷链物流的趋势及前景展望。虽然中国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很多,但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认识度越来越高,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不断要求正规冷链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更主要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产品本身的竞争,一个能保证温度的产品要比另一个不能保证温度的产品更受零售商的欢迎。在华东地区,对冷链的认识和需求均提高很快,它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地区,上海又是华东最好的。所以,作为消费者的你在购物时更多关注产品背后的冷链物流,这将会间接地帮助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第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第二,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第四,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六,合作互动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七,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18
尽管目前中国制造业大环境整体上还处于经济紧缩的状态,但品牌历史悠久的起重行业翘楚——科尼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把工作和规划做到前面,在低迷中寻找商机,在新行业中挖掘生机,无论产品销售还是工业服务都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这不仅得益于对市场环境的准确判断,也是对自身业务的良好布局。听科尼集团东北亚区总裁陈清波先生谈时局,聊创新,话低碳,看未来,不仅是一种工作分享,更是一种高价值的思维启迪。
作者: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