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会长高新民主题演讲:工业互联网及其标识解析系统
2016 年7月26日,第4届GLSC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大会以“融合与共振”为主题,为期2天。制造业是互联网+的主战场,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地位和总体架构,标识解析体系是关键环节之一。中国互联网协会、副会长高新民就工业互联网的标识解析系统发表了深刻看法,令在场观众收获颇多。
今天的大会主要讲供应链和物流。刚才杨部长讲的非常精彩,根据我听后的理解,我想对于工业4.0和物流4.0来说,物流可以有商业物流,也可以有工业物流,工业4.0应该包括了物流4.0。
但是不管是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还是先进制造,或者是物流4.0,因为最近互联网+从去年开始比较热,所以从互联网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刚才德国院士也提到了,其实是竞争的焦点,和刚才提到的问题,竞争焦点制造点在什么,就是在工业互联网层次上。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美国提很到很多,德国是提CPS。美国更多讲工业互联网,因为时间已经拖很长,我要大大压缩我的发言,有些东西我就稍微过一下我的观点。
我原来准备讲讲四个问题,我现在稍微讲一下互联网+,国内很热,但是国务院今年出了一个文件,这是工信部起草的,我也参与了一部分讨论。这个文件讲了制造业+互联网,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的意见,这个意见非常重要。我建议在研究智能制造,或者中国制造2025时,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这个文件是写的非常不错。我认为文件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些要点:我们要推荐这件事情,要抓住什么问题,要突破什么技术问题。
第二个就是讲工业互联网,我刚刚讲到了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也好,或者制造业+互联网也好,都是它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辛所长所讲的,推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在这里稍微提及。
工业联互联网有一个理念、一个关键,就是基础资源。就像现在IP地址,我们域名系统,在工业联互联网以内,我们研究一种新的标准和体系应用,现在都在研究,标准没有完全定,也有很多的争论,这个也是一个竞争的态势,我在这里提一下,希望大家关注一下这件事情。最后就融合难点提一下。
28 号文件,题目是《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里面讲制造业是互联网主战场,去年国务院发布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里面提出11项行动计划。这里面都讲了很多,所以我们国内互联网+讨论很多,我在互联网协会参加了很多这样会,讨论来讨论去离不开现在互联网的模式和做法。当然也有创新,什么 O2O,分享经济,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的滴滴,国外的优步,AIRBNB,短租也有。互联网+的主战场是在制造业,这个也非常难,需要大家去关注。
在美国、德国,讨论的都是制造业,互联网+的问题,这个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这里面要点是什么?这个要点就是讲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有益于形成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可以激发企业新的模式,新的业态的发展。里面内涵有三条主线,激发制造业企业的活力。企业没有动力,这个事情就落实不了。两个平台就是构建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的服务平台。三个模式就是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另外要解决三个能力,其中讲到基础技术的能力,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安全保障的能力,这些都是技术问题。七项政策是什么?就是体制机制,国企改变,财税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政策和措施保障。
不仅是IT技术本身,或者CPS技术本身,这方面老司机也要解决,老司机不解决,新司机帮不了忙。其他我就不说了。工业联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是什么关系,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与工业联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结晶。工业联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驱动工业创新的要素,它仅仅是一个创新要素。工业联互联网又是下一个互联网主要应用场景和竞争制造点。下一代互联网要连接物,连接服务,连接过程,连接信息和数据。
现在我们信通院提出了一个框架,就是工业联互联网总体架构,这个引领工业联互联网技术和标准总体的框架,这点是重要。我不详细讲了,里面提出里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业联互联网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标识解决系统,目前工业联互联网标识主要是标识计算机,标识计算服务器,就是现在的IP地址,标识了以后,服务器里面所包含一些信息系统里面一些服务,过程,数据,信息,本身的标识仍然是互不相通的。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这个经常说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问题,互通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信息互通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目前国际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国际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基于美国EPC,还有OMD的系统,这个是韩国人做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是HANDLE标识供应链管理,它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解决能够在企业界,全球网络界系统的集成,不同的异构、或者不同标识之间的问题。我们国内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工信部倡导下做了很多年,使得跨企业的婴儿奶粉可以追踪,在同个平台用统一标识码来进行追溯,这个已经运行了好几年。
现在目前在德国,或者是英国,美国都在尝试用这个系统来做工业物流。它在不同系统里面能够同样的物体可以识别它,追踪它,而且里面属性信息可以定位,这个就是信息的最终要到达的地方。这个仅仅是工业联互联网一个环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底层,传感层的问题,低功耗,低成本,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刚刚提到的ARM芯片,它已经占领了非常优势的地位。但是它本身不做芯片,它是做技术和设计的。它在这个领域也是走的比较前面的。
融合的难点我概括了一下,第一个是刚刚讲到制造业的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不可能跳过,只能是一步一步走,但是可以小步快跑,可以加快速度,但是有些东西绕不过去。第二个制造业融合需要两个四基,同时发力,老四基: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新工艺,核心技术;新四基:基础芯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云平台。新商业模式要从眼球经济到价值经济。最后一个问题是安全保障新柜台和旧规制矛盾。我讲这些观点,让大家知道在工业4.0应用中,哪些点要着力,而不要被很多眼花缭乱的名词或者概念,还有目前国内互联网+的热潮所蒙蔽。
这是我讲的主要的观点,讲的不对,希望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