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物流纳入国家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范畴。但物流如何驱动经济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起到何种作用?本文将就此做简单分析。
初步测算,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为工业企业节省超过9000亿元的费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超过6500亿元的效益。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2017年8月,《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印发。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降税清费、提升枢纽通道物流服务能力、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制造业供应链应用创新、加快城乡物流网络建设、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力度等,研究认为,物流将从企业、产业、区域等各层面驱动经济发展。
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而物流成本是商业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印发后,多地相继出台专项方案发展现代物流,推动物流成本降低(如《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等)。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创新驱动,促进社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而现代物流通过物流管理活动对资源进行一体化配置,可以将物流运输点面联合,降低区域内物流的经营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一是物流业各要素由点状的松散状态通过统一配置与管理形成固定的物流网络之后,物流要素的利用率提高,低物流网络资源消耗;二是现代物流业通过集中的采购、运输、仓储、管理等一体化、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在实体经济动能转换、降本增效、跨境贸易的过程中,物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物流效率升级,驱动产业结构转型
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快速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具体来说,第一,现代物流通过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和集中发展物流企业,使区域内物流业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得到最大的发挥,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合理化、专业化发展;第二,现代物流行业作为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第三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哺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配置与优化,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只有对区域内的各种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完成产业结构演变。
作为几乎覆盖了所有产业、牵连范围广的特殊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也必然会加速区域经济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给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带来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
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创新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将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多种形式的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的互动融合。如新零售下的新物流,通过物流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重构,不仅仅是新零售的高速公路,更引发了产业生产方式升级、流通渠道改造、业态结构重塑、线上线下融合、商业生态重建等。
区域物流成本领先,塑造区域竞争优势
物流作为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而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将为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物流成本领先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竞争力。此外,物流本身作为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也将为区域抢占物流产业链制高点,发展物流金融、商业保理等高端业态奠定基础。
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是加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而地区物流成本的差异则是是否能成功吸引重大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尤其作为成都等内部城市,缺乏港口等交通优势的前提下,物流成本的差异更为突出。驱动现代物流发展,保持物流成本领先优势,即是塑造区域竞争力,尤其是重大项目落地成都的重要一环。当现代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甚至先于经济发展时,区域内的企业可以与现代物流形成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产业实力的提升将直接增加国民经济体量,同时作为支撑性产业将为区域内的产业带来溢出效应。
一是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动能转换、降本增效;二是提高物流效率,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带来区域物流成本领先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竞争力。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