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快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中外运-敦豪董事总经理吴东明先生表示:“大湾区不仅拥有更大的规模,凭借其巨大的经济潜力,配以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定将赋能该地区成为下一个‘硅谷’。”
物流助力城市连接
吴东明先生解释道:“大湾区中的9座中国内地城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经济概况、商业基础和发展阶段都截然不同。要令这些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相互协同,还需多方面的努力。其中,物流便能成为整合这些市场并将它们与世界相连的重要助力。”
吴东明先生设想,大湾区内各城市地区之间,以及大湾区与全球市场之间,都将衍生大量互动合作机会。他补充道:“加强对大湾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定能为其经济增长带来‘乘数效应’。”
事实上,对于大湾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正在不断深入优化。
2018年9月,全长141公里的广深港高铁开启运营,香港到深圳只需14分钟,大大缩短了往来两地的交通时间;而从香港到广州,相比1个多小时的航空飞行,高铁出行只需50分钟。一个月后,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正式通车。这座全长55公里的大桥被誉为工程奇迹,旨在令大湾区的9座城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更紧密相连。
此外,深中通道可谓是大湾区的又一壮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条24公里长的线路包括世界上第一条双向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跨海桥梁以及人工岛,连接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座重要城市—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和西岸的中山。该工程已于2016年12月开工,预计到2024年竣工。
为了在大湾区建立一个超高速城际交通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对广州-深圳-香港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相比目前运行的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铁最高时速,其时速将可提升至每小时600公里。
根据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打造粤港澳物流园区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正在筹备之中。大湾区内的企业更可借鉴并采用香港、澳门的海外商业网络和运营经验“走向全球。
立足于发展
吴东明先生指出,由于大湾区物流生态系统规模巨大,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其建设中来。他表示:“DHL已在大湾区加大投入,从而支持并满足预期增长和需求。这些举措包括开通华南到德国的直航服务,以及升级位于珠海、广州和香港的配套服务设施。”
2018年,中外运-敦豪在珠海设立口岸,成为落户珠海口岸国际快递监管中心的首家国际快递公司。该珠海口岸借助港珠澳大桥带来的高效物流通道,使珠江西岸的国际快件至香港的运输时间从4小时大幅缩短至45分钟。
同时,中外运-敦豪正在推进其广州口岸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该口岸货物处理能力将提高60%,高峰时期操作效率将提升30%。
值得一提的是,DHL快递宣布增投3.71亿美元,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扩建其四大全球枢纽之一的中亚枢纽(CAH)中亚枢纽。扩建后的中亚枢纽预计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将满足大湾区强劲的市场需求,并支持将在2024年竣工的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运作。届时,该枢纽的仓储面积将增加50%,达4.7万平方米。
与DHL中亚枢纽扩建项目相辅相成——中外运敦豪于2018年11月开通了深圳至莱比锡航班,这不仅使珠三角地区进一步与DHL全球网络相连,更能为华南地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