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加速向柔性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物流行业正站在自动化升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传统AGV在标准化仓储场景中持续释放价值;另一方面,面对大尺寸汽车部件、精密航空组件等特殊货物的搬运需求,单机AGV却因载重上限与刚性路径规划模式频频遭遇瓶颈——狭窄通道中的协同避障、超长物料运输的平衡控制,这些痛点正倒逼物流技术向“群体智能”跃迁。
AGV“双车联动”恰逢其时地给出了答案:通过实时通信,两台AGV可动态组成“物流CP”,将载重能力突破至5t以上,并在毫米级精度下完成整车车身框架的同步搬运,同时通过柔性编队策略提升通道空间利用率。
这一技术革命背后,正是今天国际与科尔摩根的跨界协同成果——双方在汽车制造领域落地的双车联动项目中,通过动态负载分配与数字孪生预演技术,提升整体物流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频次,不仅验证了“1+1>2”的协同效应,更验证了智能物流从“单兵作战”向“群体智能”跃迁的必然路径。
在日本某电动汽车制造商加速工厂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中,如何在多样化负载、高精度与极端空间限制下实现整车生产的物料搬运,成为其突破产能瓶颈的关键命题。
面对这一挑战,今天国际并未从零开始构建技术方案,而是选择与“老搭档”科尔摩根(Kollmorgen)再度携手——双方自2012年启动战略合作以来,已经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领域落地多个AGV项目。这种“知己知彼”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复杂技术方案的落地周期大幅压缩,更避免了跨团队协作中常见的技术摩擦成本,使日本某电动汽车制造商项目得以快速进入实施阶段。
核心挑战与协同破局“双车合璧”攻坚战
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挑战和不断变化的工作条件,科尔摩根并未止步于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而是与今天国际组建联合技术团队,双方联手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
实际上,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载重问题,而在于如何让两台独立运行的AGV如同“连体共生”般精准协同——从并行转运到动态分离,从复杂多向运动到实时负载适应,每一个动作都需在极小的误差容限内达成一致。例如,当双车需在狭窄空间内完成横移、平移或原地旋转等复合动作时,独立控制器的信号同步成为一大难关:两台AGV的驱动响应时间差异、负载突变引发的惯性偏移,甚至地面细微不平整导致的轮速变化,都可能让协同作业功亏一篑。而顶升高度变化与零部件尺寸差异,进一步放大了运动控制的不确定性——重载时需降速稳定姿态,轻载时需提速保证节拍,这对双车动态调整的默契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双车需在狭窄空间内完成横移、平移或原地旋转等复合动作
在今天国际的柔性解决方案中,AGV不仅能依托自主构建的地图实现灵活行驶,还通过360°全景监测不断扫描周围环境,确保行车安全。同时,其重型双车同步AGV单车额定载重达10t,双车联动后总承载能力可提升至20t,实现了全方位无障碍运行、高精度定位以及卓越载重与安全性的完美结合。
为了应对项目中复杂的双车联动难题,科尔摩根充分发挥其在AGV控制技术上的优势,从前期方案设计到出厂调试全程参与,为今天国际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借助CVC700控制器强大的CPU算力和CAN工业总线实现的精准运动控制,科尔摩根不仅在仿真模式下构建了两车同步数学模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还通过动态调整车辆尺寸,实现了调度系统中两台独立AGV“合二为一”成为一台大车的智能联动管理。
科尔摩根控制器CVC700和激光扫描仪LS2000
依托System Manager平台,系统能对各车道和工位进行精确分配,动态调整车辆的尺寸和类型,有效避免了碰撞与拥堵,确保操作安全与顺畅。如此多维度的技术攻克与协同,正是本项目在应对复杂双车联动难题上的核心突破。
破壁日本市场高标准下的技术突围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今天国际已经在多个国际市场成功拓展了业务,并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经验,但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依然面临了一系列严苛的挑战。日本对技术标准的要求极为严格,尤其在电压适配、安全认证、机械电器安全、人性化维护以及环保等方面,都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设置了高门槛。为此,今天国际与长期合作伙伴科尔摩根携手应对,共同制定了严谨的技术预案。双方不仅积极寻求专业咨询机构的支持,还与当地用户进行深入沟通,多轮现场考察确保技术方案与日本法规和市场要求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日本某电动汽车制造商项目标志着今天国际AGV产品首次在日本市场的应用,但双方早在数年前便已在欧洲和美国等海外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经验。科尔摩根凭借其在精密运动控制和自动化领域的深厚实力,为项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成为今天国际全球化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后盾。双方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AGV控制技术和系统智能化水平。此次跨国合作不仅巩固了双方在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更为今天国际在新能源、石化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人:章镨航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