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为427.1亿km、2.3亿人和445.5万t。运输机队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底,通用航空企业已有99家,飞机近1000架,完成飞行12.6万h,比2008年增长13.5%。民用运输机场体系也初具规模,建成了较为完备的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航行保障系统,京沪穗三大区域管制中心的空管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经历了三次大的体制改革,形成了由民航局、地区管理局、民航省(区、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构成的民航行政管理体制和安全监管体制,民航管理体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由中航、南航和东航三大国有控股航空集团,众多地方性航空公司、中外合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国有航空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未来十年,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较快速度发展,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推动力仍然存在。研究表明,民航运输增长的75%来自国民经济增长,因此,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势必为民航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预计未来10年民航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弹性将保持在1.5左右,民航运输市场需求的增速在10.5%~13.5%之间。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以及相互间的依赖程度,使我国的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加强带来客货交流量的大幅增长,这些为我国民航国际航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潜在市场。从国际航空发展历程看,中国民航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此期间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将达到0.3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将有14亿人口,市场潜在需求4.2亿人次左右。
交通运输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货运量增长幅度大大提高。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善,运输需求结构将随之变化,大宗货物比重将逐步下降,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量增长幅度将加大加快,这对安全、及时、快速的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不足。一方面,从行业内部看:运行效率有待提高;机场设施建设总体跟不上发展需要;国际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民航空域资源紧缺;航空工业对民航运输和通用航空发展的支撑作用亟待提升;国家对民航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另外,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国民航发展战略,2020年前为全面强化基础阶段,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