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里,成千上万个店主以最低的价格,出售着“你能想到”和“你想不到”的各种东西。几十家以上生产商生产的同类产品依次排开,买家可以近距离的,货比几十家甚至几百家。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买主,不仅在为小商店采购,而且也为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寻找商品,联合国难民署也在这里设立采购点。
“如果你在每个摊位前停留三分钟,那么你走完所有的商铺,需要一年。”义乌人几乎都会自豪地讲这句话。这里有超过5.8万个摊位,经营着42万多种商品,一般认为世界上轻工业品约有50万种,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内流通的种类就占了80%以上。一本由日本大学教授撰写的书籍——《义乌,百元店的故乡》介绍,近两年日本百元店达到了15万家之多,店里所有出售商品的价格都统一为100日元(约7元人民币),而“几乎所有的物品都来自中国义乌”。
义乌人在称许之下感到的是警策。首先因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要素资源严重告急,一是建设用地匮乏,市域可建设用地仅为317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极为有限;二是水资源紧缺,据初步估算,到2020年将缺水8000万吨以上;三是电力紧张。这个前提下,发生一些资金外流、企业外迁是不可避免的。更大的问题是,由于生产单位小,研发投入上不去,产品升级就成问题。
另一种挑战则来自“无形”市场。义乌小商品城一直是众多B2B巨头争夺的对象。阿里巴巴早在2003年开始进驻义乌,并不断加大在义乌的市场开发力度。以搜索起家的谷歌,也在义乌摆开了架势,欲在庞大的资源中分一杯羹。
“流通市场本身含有极大的优势流动性。历史上繁华的米市、票号,都曾在一夜之间衰落。只有危机感,而且是含有提前量的危机感,才能使义乌生存!”当地人士分析,义乌面临的情况是前面的标兵跑得快,后面的追兵又很近。相对于有区位或资源优势的城市,义乌只能依赖创业创新。
物流与市场互促共进
义乌物流与小商品市场相伴相生、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了义乌经济社会持续繁荣。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义乌物流业快速发展,对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义乌物流网络遍布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了国内重要城市全覆盖,货物可以直达全国90%以上地级市,基本构建了以小商品市场为集散中心的巨大物流网络。
依托市场巨大货源,义乌形成了“价格洼地”。义乌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组织誉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汇集了国内外16个大类、4202个种类的170多万种单品。巨大的流通货源,保证了物流企业运力的充分利用,有效降低流通商品的单位运输成本。目前,义乌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12%,远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形成了明显的“价格洼地”。
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义乌已初步形成了运输方式完备、内外交通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公路、铁路、航空齐头并进的立体交通优势基本形成。
“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义乌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重大任务。包括深化“两项改革”,即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打造“两大平台”,即市场平台和物流平台;着力建设“两大市场”,即生活性和生产性两大消费市场;巩固提升“两大优势”,即义乌有形市场的先发优势和无形市场的竞争性优势,等等。一方面,完成这些重大任务需要物流业的支撑,另一方面,这些重大任务又为义乌加快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建设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义西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平台,为义乌物流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是浙江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初步规划21.9平方公里。同时,为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义乌将集中力量培育义西生产资料市场。
打造“义乌港”,加快建设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力争到2015年,把‘义乌港’建设成为具有域名和口岸功能的目的港、始发港,使义乌成为辐射国际国内、集散小商品和生产资料的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市委书记黄志平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的设想。
以基础设施大投入为重点,建设满足“义乌港”高效吞吐货物的集疏运体系。目前,义乌市计划投资190亿元,用地1.8万亩,建成“两园四专业两站点一备用”的物流场站总体布局,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以完善“大通关”功能为重点,建设具备国际口岸功能的港口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义乌航空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实现正式开放。争取开通义乌至香港直通航班,开通义乌至迪拜、首尔等客运和货运航线,努力完善港务功能。积极开展与宁波港集团、海运企业合作,加快CY义乌建设。积极争取海关、国检部门支持,实现跨关区和跨检区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以项目化引才为特色,建设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以项目引才育才,积极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搭建物流产业产学研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培养物流人才为重要内容,全面实施“133创新人才工程”,培养一批物流领域高级专家和年轻优秀人才。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