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助推中联重科迈向卓越

文章来源:中联重科 发布时间:2012-08-27
分享到
20年来,正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成为中联重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并为中联重科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支撑.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年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20年则意味着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和大浪淘沙般的磨砺成长。20年,中联重科由一家传统的国家科研院所,转化为名列全球第七的工程机械巨擘,有如凤凰涅槃。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厚底蕴与渊源,使中联重科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深深地烙上了科技的烙印,科技与创新,注定如同一腔热血,在中联重科的躯体内奔流不止。20年来,正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成为中联重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并为中联重科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支撑。

着眼高端技术创新的研发三模式

工程机械市场的竞争已经是国际化市场的竞争,要想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掌握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地取得创新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联重科通过对国际协同、国际整合和原始创新的深入实践,探索和总结出了具有中联特色的持续创新的三类模式。

国际协同,融合创新 ——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2011年,中联重科通过与并购的意大利CIFA公司的深度协同,运用碳纤维技术,改进工艺流程,研发出全球最长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占领了泵车技术制高点。该产品共申请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发明专利占45%,申请国际PCT专利45项,累计布局专利100余件。

买断吸收,整合创新——实现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2011年6月,中联重科通过买断全球顶尖的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技术,迅速吸收、整合、创新,实现了塔机技术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通过技术整合,目前已经在国内申请相关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顶层设计,自主创新——打破外国企业垄断地位。公司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研发为中心,积极开展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全球领先产品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自主创新的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在中联诞生,打破了国外对于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垄断地位。该产品共申请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累计布局专利100余件。

三类研发模式从国际化的角度协同、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并最终高位嫁接实现完全的自主创新,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良性循环——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

中联重科始终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科研投入,并在四个方向上重点投入:

一是主机产品开发,面对市场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中联重科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新产品下线,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土方机械、路面机械、液压元器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组成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工程机械行业全球产品矩阵最广的企业。

二是共性技术研究,为持续创新打下基础及提供动力。中联重科建立了行业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首家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对行业前瞻性、基础性的研发难题进行了重点攻克,自主创新的深度、广度得到快速拓展。目前,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耐磨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在工程机械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高强钢来说,国内没有关于高强钢桁架结构的设计标准,国外相关技术保密,对内封锁,这种状况造成我国起重机高强钢臂架设计没有合适的设计依据,只能依据国外的产品进行类比设计,设计出的臂架比国外的重量大、起重性能低。中联重科经过共性技术攻关,攻克了高强钢桁架结构稳定性计算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公司履带起重机、塔机等产品向大吨位、高品质方向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是关键零部件,打破国际制约瓶颈。多年来,中联重科在高端液压件、传动件、控制元件和工程车桥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已经在比例电磁阀、力矩限制器等关键产品取得了突破。

四是高端人才投入,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中联重科为高水平人才提供了优秀的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研氛围浓厚、创新能力突出的研究团队。 中联重科每年有300多项的新产品新技术,年产生专利1600件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对市场的贡献率大于50%,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得到了有机结合,技术始终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企业具有了持续的创新活力。

市场领先——源于高速度、高品质的技术创新

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全球第一。市场的领先源于技术的领先,中联重科的技术创新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高速度。以2011年为例,中联重科共完成新产品、新技术365项;共申请专利1665件(国内申请1618件,国外47件),全公司平均每个工作日产生6.8件专利;共承担了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5个,平均每月2个。

二是高品质。同样以2011年为例,中联重科在新产品开发中注重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近100项公司级重点新产品,共突破了300余项新技术,除了新产品外,2011年共突破行业共性技术难题10项,形成了中联自有的设计方法、规范及核心技术;专利方面,在2011年申请的1665件专利中,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80件,国外发明专利47件,国际PCT申请230件,发明专利占32%,在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的关键技术方面都进行了专利布局;更为重要的是,中联重科已经进入了位于技术金字塔顶端的“标准俱乐部”,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具有投票表决权的单位,正代表全行业利益,发出中国的声音。2012年7月1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中联重科也由此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秘书处独立承担单位,彰显了公司在全球起重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高速度、高品质的技术创新,推动了中联重科领先国际市场,未来中联重科将以领跑者和同行者的身份,继续践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带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突破发展。

科技管理助力技术创新

为助力技术创新,引领公司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促使技术系统保持高亢的创新热情,中联重科一直在优化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地从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构建中联重科科研管理体系和技术工作评价体系,制定和调整科技政策和机制,使科技创新工作严谨有序地进行,为技术队伍的壮大以及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一个富有激情的创新环境。

二是组织制定科研发展战略规划,并在执行过程中紧密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得技术创新有条不紊地开展,以此促使中联重科创新能力始终处于全球行业前端,用承载着最先进技术的产品引领市场需求。

三是强化科技投入管理,强化技术队伍的激励。科研经费确保能够被投放到最关键、最尖端和最急需的地方,技术骨干团队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技术创新中,直接有效地促进了中联重科的技术提升。

四是注重引进优势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大量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研发合作项目,中联重科周边聚集了一批长期深入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科研机构,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战略伙伴。

五是为公司争得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及荣誉,有力地促进了技术队伍的创新热情,充分体现了公司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彰显了公司在行业技术发展中的领军地位。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