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年,汽车制造业的增值份额将继续下降,汽车制造商所创造的增值低于整体行业的30%。在这一背景下,物流对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在持续增加。组装流水线的供料必须由整个物料供应链来保证,这包括从零配件供应商到物流服务商到厂区内部物流。而且,汽车物流业今天就已经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复杂性的挑战,不断增多的零配件数目和种类也需要有先进的物流解决方案。
因此,目前该领域在物流方面仅就其今天的形势而言已经是非常领先的了。但为了在应对全球竞争中继续取得成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益。因此,不仅需要有能掌控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胜任不断扩大的容量的结构和流程,成本上也必须是最佳的。几乎所有主要的物流设备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都引进了以精益管理为原则的生产物流概念。然而新的流程和结构到底有多么高效和多么稳定,流程已经实现到何种程度,以及它们当中还隐藏着哪些优化潜力呢?
对效益和效率的各方面见解
物流特征参数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初步回答。其应用范围包括从对过程的监控到预算的遵守,从基准问题的测试到对不断完善流程的支持。不仅是一个个的特征参数,首先应把它们集成到物流系统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它们的全部意义。此外,对整个流程的精准监控被认为是另一个成功因素,也就是关注从供应商到OEM的装配生产线的全过程。这样就确保最终整体得到的是一个总体最优而不仅仅是局部的个别最佳。
物流特征参数系统的用途及意义是多方面的。哪些特征参数是今天被使用最多的?使用者对其提出了哪些要求?供应链中的伙伴参与其中到何种程度?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有限的。因此,慕尼黑工业大学物流运输技术学院(fml)进行了一项研究。该项调研基于对136名来自汽车供应链公司的参与者的调查。为了能够得到对整体物流链的建议,还特意对重要的伙伴做了调查,包括对从零配件供应商到物流服务商到OEM厂家等都进行了问询。
传播广泛但没有系统地联系起来
在这项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表示在物流中使用特征参数,来自其他行业的调研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然而只有大约40%的参与者仅仅使用了零星的特征参数而未链接到系统中(图1)。这一结果令人惊奇,特别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征参数虽然同预定值相比可以在评估方面提供参考,但对物流整体而言却不能提供多少意见。只有将个别特征参数集成到整体的系统中,其结果才是有说服力的。只有这样才能考虑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因果关系,与结果特征参数的关联也才能变得透明。
图1 企业当前使用特征参数的情况(100%=136家参与者)
在汽车物流领域使用标准特征参数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一方面个别特征参数应用广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进一步的行动需求。特征参数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按时交货、扩大送达范围以及控制运输和仓储成本上。对于其他对整体成本分析意义重大的成本参数,如搬运成本、故障成本或间接成本,使用得反而相对较少(约53%~78%)。此外,在科学文献中也经常看到的一点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使用特征参数不如材料流过程中使用特征参数那么广泛。目前使用了特征参数的调查参与者表示,绝大多数对特征参数的作用表示肯定。因此,专家建议,还没有使用特征参数的公司应该考虑改造和扩展其特征参数系统。
对供应链的有限考量
图2 物流特征参数的考量范围(100%=134家参与者)
除了使用标准特征参数的问题外,此次调研还进一步深究了特征参数的标准化目前在公司内达到了何种程度,以及是否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考量的问题。约有50%的参与者认为,企业内部已经完全或者基本上实现了物流特征参数的标准化。另一半参与者则认为,只有个别的特征参数实现了标准化。这使人再次感到惊奇,因为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特征参数才能对基于特征参数的不同站点进行比较。另外,跨企业的考察可以看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约18%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的企业只是从供应商开始考察整个供应链。至少有约60%的参与者使用超越企业范围的个别特征参数,其余的参与者则局限于仅对企业范围以内的考量(图2)。根据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流行的看法,认为在对整个物流处理过程的考量中还蕴藏着很大的效益提升潜力,应把对特征参数系统的考量范围扩大到从供应商开始的材料流上。同时,如果把考量另外再延伸到上游的零配件供应链,那么,这些企业还应该考虑还能挖掘出哪些潜力。
Mercedes-AMG汽车物流的成功实例:新建物流中心获得了德国物流大奖
需要更多的标准化和整体考量
可以确定地认为,汽车物流业中已经在广泛使用特征参数,但在将个别的特征参数链接成特征参数系统方面依然有改进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过程更加清楚,才能够确认改进的方向。现有的特征参数系统应当经常修订,以提供更全面的视点。这同样适用于将考量的视野扩展到超出企业范围以外。
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内与供应商更紧密的合作,特征参数系统也应当把这个方面整合进来,接受整体过程的前瞻观念。除了在方案上需要有行动之外,特征参数的标准化中也存在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的细节加以对比,才能形成对物流有针对性的优化。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