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了运营经理和物流商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一切。机器相互通信、货箱自主操作,所有员工如同坐在云端。不过许多方法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说是在庆祝重新复兴。
工业4.0已经是家喻户晓:工业4.0是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工业 4.0正在以小步缓慢地实现;工业4.0不可阻挡;工业4.0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工业4.0将于2030年实现;工业4.0需要一种新型的人作为雇员;工业4.0对于德国这个地方及其竞争能力非常重要;还没有工业4.0产品;目前,很多产品都可用于工业4.0。支持者、怀疑者、务实的人、富于想象的人、研究人员、生产和物流专家以及许多其他人都发表各式各样类似的看法,是时候来澄清一下这重重云雾了。
工业4.0这个概念是一个精心挑选的营销术语,这是联邦政府非常热衷使用的一个来自工业界和高校的战斗口号。它融汇了时间久远、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起的趋势的总和,这些趋势中最突出的就是生产信息化。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过程控制是由计算机先驱康拉德・楚泽于1944年实现的。灵活的自动化、不同的产品在单件流水线上生产以及在同一条线上生产,这些是关键字,它们很好地与20世纪80年代匹配,那时就在探讨新技术的成果、全自动化生产以及只有机器工作的“幽灵班次”。

未来的物流中心是什么样?企业也采用了工业4.0的思路
值得探查的近代科技史
物联网的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熟。目标是在数字空间中尽可能完整地反映物理现实。例如在刻度标尺的简单末端安装RFID标签,用以检测物体是否在位并确定其位置;在智能末端则安装与周围环境有重大关系的物体。当我们口渴时,可能都会为空咖啡杯或空茶杯感到恼火。一个智能对象的例子是,比如说咖啡杯,只要一空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操作。
现代版童话故事“Tischlein-deck' dich”是一个带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和盖子上有无线模块的微系统。所谓的网络物理系统与物联网密切相关,它涉及到嵌入式系统的复杂联网,如前面提到的咖啡壶盖与其他数据处理设备的连接,通过本地和全球网络、数据(云计算)和通信(基础架构)结构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连接。
工业4.0之后,目前正尝试大规模的技术推动,同时一些生产资料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商都特别活跃。但是,首先重要的是寻求可付诸应用的想法和创新,而不是工业界或社会急切的技术需求。在此背景下还要看到,以企业型为榜样的高校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知识中立地,而是像企业一样的经营,同样要“出售”其研究成果。

Web 2.0是工业4.0的推进器,不过,有许多新的研发是许多年前就已经众所周知
企业需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果我们能从过去的宣传中学点东西,那就是:工业4.0与技术传播所宣扬的完全不同,而且比当初所想像的更全面和更彻底!围绕工业4.0作为战斗口号的宣传将会逐渐衰弱下来,但是其后面潜在的趋势却是非常现实的,而且目前也看不出来其将在未来几年内会破碎。对于企业来说,没有避开顺应这种趋势的途径。
许多人会回忆起过去的大型研究项目:微系统技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研究了微型化的传感器、执行器、过程技术设备和分析系统。每个研究计划都进行了很长时间,直到其“有一点微型”,并适合纳入到资助项目的范畴,这和工业4.0项目在能源和人事管理方面所经历的非常类似。
然而实际情况远远超越了当时对于微系统技术的预测。从标准化的半导体技术衍生出来的传感器如今大量安装在汽车工业、智能电话、手表及其他工业设备中。今天一台智能手机至少有7个微型传感器:加速度(显示屏旋转、游戏)、接近感应(贴近耳朵时关闭显示屏)、光强度(调节显示屏亮度)、温度(集成在许多半导体中)、微技术制成的麦克风、照相机(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触摸屏本身,我们不必对此多费口舌,然而当时很多被认为是高级的、面向未来的技术都不能达到入市门槛或者勉强维持苟且于一隅。
另一个例子是过去有关Web2.0的博客、维基百科网站的宣传,如今的社会网络浪潮把2000年开始时的想象变为现实(如图)。从企业至消费者(B2C)的方式出现了消费者对消费者(C2C)在交易平台上互动的这种方式,如在Ebay或针对所有产品类别的无数评论网站上交易。还可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C2B)的对话,当生产厂商对推特网上的抱怨和投诉未及时而恰当地做出反应时,则这种对话首先是向消费品的生产厂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假如生产厂商了解工业4.0的发展趋势而依然不做出改变,那就会发生与想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的事情。在各种新技术上的商业模式是,短期的变化往往被高估,而长期的改变又往往被低估;技术上的改变被高估而社会上的变化被低估。对企业来说,最危险的时期是在宣传炒作偃旗息鼓以后,如果直到这时企业都已经成功地“拒绝”了,那就可能会得出“它已经过去了”的错误结论。然而对于工业4.0来说,未来的趋势并非如此。
技术拉动需求
未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可能的和极具可能的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如何瞄准未来,如何在今天就已经能够想象到宣传浪潮过后的发展?
为了找出可能的未来,我们在探讨时经常使用推理的话语方式。我们尽可能完整的列出一项技术已知的和可能的应用的所有组合。对于工业4.0来说,未来有可能是这样的:网络通信的联通逻辑主要是两个字母:B表示企业,C表示消费者。由此引申出下列已知的组合:B2B,B2C,C2C和C2B。
物联网带来了第三个字母:M,表示机器。由此出现了除了已经频繁提到的M2M(机器到机器)应用以外的另外四个应用,即M2C,C2M,M2B和B2M。在这些应用中,某些应用如B2M,在科学和商界的对未来的设想中尚属空缺。
然而有太多的东西都缺少商业模式,也就是对如何能够让客户使用达到物有所值。能够帮助技术最终获得突破的杀手级应用(如电脑的电子数据表格计算),在工业中,不仅在物联网中而且在网络物理系统中都非常缺乏。因此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想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像任何新技术一样,进入的门槛还是相对较低的。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