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化

发布时间:2011-01-04
分享到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流通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我国钢铁贸易企业顺应行业发展新潮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在转变中求发展。逐渐形成了统一开放、服务高效、竞争有序、绿色低碳的钢铁物流体系,加快实现钢铁流通由传统流通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

企业数量增长规模扩大

我国钢铁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资料流通的平均增速。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超4亿吨,达4.38亿吨,2008年则突破5亿吨,2009年继续增长为5.68亿吨。今年1~8月份已达4.26亿吨,同比增长15.3%,预计2010年全年将达到6.3亿吨。钢铁流通方面,2009年我国钢材流通规模接近7亿吨,2010年钢材流通规模将超过7亿吨,其中销售额在所有大宗商品流通中位居前列。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钢铁流通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从事钢铁产品批发贸易的法人企业有15万~20万家,从业人员150多万人,年销售钢铁产品金额达15万亿元。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钢铁产品现货交易市场达200多家,年交易金额超过10万亿元。

物流模式逐渐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加快模式转型,钢材产业链不断延伸,物流园区化步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建有400 多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达600多家,钢材市场数量达1300家。新建设的钢铁物流园区通过对现有钢铁物流市场的科学规划布局调整,提供多元化服务,除进行传统贸易外,还具有仓储、剪切加工、配送运输、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功能,成为满足供需双方交易的有效平台。一些地区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以钢铁研发、钢铁贸易、钢铁物流、钢铁会展、钢铁文化等为重点的生产服务中心,形成了上海宝山、广东乐从、山东泰安等一批品牌钢材市场,在降低生产营运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联系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与钢材交易同步,钢铁电子商务成为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打破区域界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于一体。使得用户选择商品的余地更大。钢材电子商务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价格更加透明,地区差价变小;使生产、流通、到终端用户的供应链变短,成本降低,流通效率提高。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强有力支撑。钢材期货、网上电子交易、网上现货交易与钢材现货交易等多种钢材贸易形态并存,现代网上电子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钢铁流通由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型步伐。在2009年3月,钢材期货正式推出,钢材期货成为钢贸流通商对冲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钢材产品在期货、电子盘等影响下,其金融属性越来越强。

大型集团发展迅速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借助于物流业的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发展迅速,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者。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钢集团、西本新干线等几大龙头企业,在全国起到了领头与表率作用。据统计,以中钢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几家大型流通企业,其年销售收入增幅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从2006年以来其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中国中钢、五矿、西本新干线、浙江物产、天津物资集团、中国铁路物资等几家大型企业销售额超千亿元。

伴随钢材流通业的繁荣发展,钢铁流通秩序正逐步得到规范。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关注下,钢铁流通统计体系、市场监测体系与市场预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

2008年3月,《金属材料交易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开始实施;2010年商务部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中列入了三个有关钢铁流通的行业标准:即《钢材流通企业经营规范及分级评定》、《金属材料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规范》、《钢材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管理规范》。这些标准对行业准入、信息平台建设、经营秩序等起到了重要规范作用。

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很多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由此认识到,只考虑单方面利益是行不通的,应该从博弈走向联合,结合利益共同体,才能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风险抵抗力和企业盈利水平。在市场作用以及本身做大做强要求下,近年来,各地钢材商会不断建立,其自身规范和自律作用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建立的钢贸商会多达40多家,商会对于规范企业行为、监督企业、服务政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我国钢铁流通又快又好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争取钢铁流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