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正在成为跨境电商的热点,但是国际转运正在拖海淘的后腿,物流这个最大痛点应如何破解?
这样的不愉快经历并不是孤例,我的一位同事在美国亚马逊上买了一双靴子和一只手表,算下来能比国内同款便宜上千元,委托美国当地一家华人转运公司递回国内,预计一个月到货。结果,四个月过去了,同事打爆了转运公司的电话,货还是没来。北京已然从冬天经过春天走向夏天,“天都热起来了,靴子还怎么穿。”同事抱怨说。
“转运公司的客服比我还牛。我说要换转运商,人家说也不在乎流失一两个客户,每天的新增客户做都做不过来。”同事一脸的忿忿,这是她的海淘首秀,却落得如此境地。除了等,别无他法。
海淘的热度毋庸置疑。这是个看上去很美也的确很大的生意。2009年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的跨境购物市场规模基本在以一年翻一倍的速率在扩大。 2013年,全中国消费者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40亿美元。这其中有通过海淘直接在海外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商品的,也有通过淘宝全球购等国内电商平台达成的代购交易,后者仍是市场的主流。
海淘火了,带旺了转运生意。就在一年间,海淘导购网站和转运公司都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纷纷露头。看不懂国外电商网站的外语、没时间比价算汇率?没关系,导购网站帮你聚集海外电商平台的折扣信息,推送商品,指导你如何下单。若嫌国外的UPS和DHL直邮递送太贵,或是某些商品干脆不支持直邮,那还有当地华人转运公司可以帮你在当地收货再发往国内,价格可低至5美元一磅以下。
海淘的火爆也吸引了一些大玩家的进入,去年至今,国内民营快递巨头顺丰和申通又相继进入了海外转运业务。申通将其视为自身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
圆通尚未进入海淘转运领域,不过,圆通速递公司首席执行官相峰曾经在UPS担任亚太区公共事务副总裁,对于国际转运业务非常熟悉。他指出,海淘的兴起,本质上是跨境电商的推动,在这里消费者购买的是两个价差:一个是O2O价差,即线上线下价差;第二个海外和国内商品的价差。“消费者本质上是在购买国外的购物环境。”
即便如此,很多人的海淘记忆并不愉快,究其原因,这仍是一个充满灰色地带、泥沙俱下的市场。上文同事的海淘经历只是这个市场混乱现状的一个缩影。严格说来,海淘属于跨境电商的一部分,其中被诟病最多的转运环节是国际快递业务的分支。由于本土公司在转运环节缺乏品牌效应,这就把中国用户置于一个两难境地:用知名国际快递吧,太贵(假设你买一条围巾20美元,UPS运送费收30美元,过海关的时候再被收了关税)。选择不知名的转运公司,又没有保障。海淘的用户体验最终能好起来吗?这取决于国内有没有靠谱的物流转运公司能够迅速上位。
物流是最大的痛
目前海淘的主流消费群体,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月收入在6000到10000元之间的女性。她们了解国外产品价格和质量的比较优势,有意愿以合理的价格享受更好的产品。这其中还包含一类核心忠实用户,就是中国的孕妇产妇,对于进口奶粉、保健品以及其它母婴用品有着刚需的一群人。这些人反复购买频次高。同时,这也是相对价格敏感的一群人,对于购物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正因此,大量价格低廉、行走在灰色地带(逃税)小型转运公司才大量出现。
通常的转运流程是这样,假设你想在亚马逊美国买一副耳机,你需要联系好一家美国当地的华人转运公司,在网上下单时填写上转运公司的仓库地址,要求电商网站先发货到转运公司的仓库,通过转运公司将耳机运至国内通关,之后再由转运公司对接的国内快递公司负责将耳机配送至家中,大多数的海淘客都选择这种方式。
获取更多评论